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运用“立体思维”提升歌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校级课题 > 运用“立体思维”提升歌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成果展示

研究课《斑鸠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张斌  发布时间:2024-02-20  浏览次数:

第二课时----《斑鸠声声采茶忙》(四稿)

教材分析:

《斑鸠调》是江西民歌,五声徵调式。歌曲由三个不规整的相似乐句组成,通过风趣幽默的歌词,借由斑鸠的叫声讲述了春天发生的喜人变化,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斑鸠调》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百鸟朝凤》中的一首民歌。

从已有知识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在二、三、四年级学习到有关小鸟的歌曲较多,比如《翅膀》、《飞吧、飞吧》、《小杜鹃》等等,对于鸟类的歌曲并不是很陌生,但有关于鸟类的民歌,不是很熟悉。

从身心发展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范围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拓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从音乐素养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等学习任务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积累。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做到:能够自然自信、有表情的地歌曲。

2. 学生能知道:民歌的歌词与旋律都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3. 学生能理解:劳动人民对于大自然、对于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够自然自信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节奏的把握以及旋律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忆:瞻前顾后,复习导入

1.复习回顾(一只鸟仔)

师:还记得这首歌曲吗?让我们来复习演唱一下吧。(沟通对话的方式)《一只鸟仔》伴奏。

跟随音乐一起演唱。

师:还记的这首歌曲来自哪里吗?

生:台湾

师:歌曲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台湾童谣的韵味呢?

生:衬词

师:加上律动,让我们再来唱一唱,看看能不能将这首童谣唱的更加有童趣呢?(律动

【设计意图】瞻前顾后,通过对已有认知的会回顾,唤醒对知识的迁移。

2.创设情境

师:你们的歌声把小鸟仔俏皮灵动的音乐形象表现的活灵活现。这节课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要去哪里呢?

师:在开启旅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任务吧。谁来读一读?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我想你的歌声一定更动听。(评价指向音乐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下面视频,你们能找到有关于本次旅行的地点信息吗?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寻找有关民歌的地理民俗文化信息。

二、听:听音寻主,趣味合作

1.视频观看

师:是的,你看的非常认真。我相信专心致志的你在音乐上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棒。视频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讲解江西的地理文化)江西地处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南岸,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称。江西多山、气候温暖宜人,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以该地区盛产茶叶,在江西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采茶业的兴盛也促进了采茶歌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采茶歌并成为了江西民歌的代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江西的茶园,一同领略采茶歌曲的魅力吧。

2.律动感知

师:来到茶园,你们能不能模仿视频中的采茶动作呢?

师:小姑娘们...小伙子们可以两只手一起采。那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去采采茶吧。(播放歌曲)(初听)

在采茶的时候你有没有听到什么鸟叫声?

生:斑鸠

3.复听激趣

师:歌曲中斑鸠的叫声是怎样的?谁能来模仿一下?

(没关系,我们再来听一听)(二听)

生:模仿

师:是的,你有音乐家一样敏锐的耳朵。这只小斑鸠叫声里还带着曲调呢。你们听,师弹奏,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

4.三听合作

师:“叽里咕噜咕噜叽里”,模仿下去不要停。

    生:模仿,师再唱一遍。

师:谢谢你们,你们的伴唱让这首歌曲变得更加生动了。

  5.再次合作

师:你们能不能在歌曲中找到你们的叫声吗?“斑鸠里格叫咧起”我们再来合作一次。

(带着律动到学生中去,节奏感一定要明确)

你们都有一双会聆听的耳朵。请问你们听到这首歌曲后心情是怎样的?揭示主题,这首让我们感到愉快、有趣的歌曲就是江西民歌《斑鸠调》。(出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建立起对主题的感知,在听中通过模拟斑鸠的叫声与歌唱形成二声部,巩固听觉感知。

6. 聚焦歌唱形式

   师:一人分饰多角。引导学生引出对唱的感觉。

三、动:歌词诵读,律动伴奏

1.歌词初读   

师:让我们读一读歌词,想一想,歌词中都描绘了什么?又是什么让这首歌曲变得特别有趣呢?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歌词?用响板

生:尝试读歌词(有错误)

师:谁能来帮帮他?你学会了吗?请你再试一次。

【设计意图】在生生评价中互学。

师:读的真不错,你们能把上节课学过的律动加入到歌词诵读中吗?请你们仔细观察,张老师的律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看懂了你就加进来...

2.声势伴奏

师:你们的模仿能力真的特别强,请一二组的同学按照节奏读歌词,三四组的同学声势律动为他们伴奏。

生:....

师:你们能不能按照按照这个感觉读一读第二句的歌词呢?分工不变

3.探究结构

师:我想问,声势组的同学,这一遍的声势律动和刚才那一遍是不是完全一样的?那有是为什么呢?

生:....多了一个小节

师:是的,歌曲的第一个乐句出现了2+2+2+3的非方整性结构,而第二个乐句又变成方整性结构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三乐句,看看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读歌词。又变成了非方整性结构

师:是的,民歌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口口相传的形式传唱至今,即兴性和随意性是造成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你们能发现三个乐句节奏上的联系吗?

生:节奏相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有节奏的律动中感知歌词,并在诵读歌词与律动中发现民歌的各种特点。

4.歌词挖掘

师:我们一起完整的读一读吧,记得加入我们的声势动作。读完了歌词,我们再来想想?歌词都描绘了什么?是什么让歌曲变得富有趣味性?

生:歌词生活化、衬词

师:是的,民歌中的歌词就来自于劳动人民日常的所见所闻,口语化的衬词也让歌曲变得更加的生动,富有趣味。

【设计意图】在旋律的诵读中感受民歌的生活气息与衬词的趣味性。

四、唱:层层推进,旋律探析

1.律演唱

1)听想挑战

让我们来看看歌曲的旋律又包含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色块覆盖下的旋律是什么音呢?你能不能在学习单上标记出来呢?

 

2)小试牛刀

师:你们都答对了吗?让我们跟着琴声再来唱一唱吧。

 

师:难度升级了,你能不能再来唱一唱色块部分呢?

3)挑战升级

师:看来已经难不倒你们了,难度再次升级了。

老师来唱第一、三乐句。你们接唱二、四句,听好琴声。

交换演唱...

4)完整演唱

师:你们唱的越来越棒了,第一乐句完全交给你们了。 速度加快咯...

5)能力迁移

师:你们能不能直接跟琴唱一唱第二乐句呢?慢速

生:...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旋律相似

师:这是运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

生:同头异尾

6)找寻特点

师:是的,那第三个乐句又与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呢?唱第三乐句

生:也是相似的

师:不同点在哪儿?是旋律上的不同还是节奏上的不同?

生:节奏上的不同

师:是的,这是另一种旋律创作的手法,叫做变化重复。

【设计意图】通过旋律的对比演唱,引导学生发现旋律与歌词的关系,以及旋律的创作手法。

2.歌曲演唱

师: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有关歌曲的特点,相信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唱一唱了。让我们跟随钢琴,完整唱一唱。

生:跟随钢琴完整的唱一遍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歌曲中出现了什么音乐记号?

生:下滑音记号

师:下滑音记号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你觉得他与什么有关?

生:....

师:你说的非常好,是的,歌词中的衬词“嗨”本身就是一个语调下滑的感叹词,旋律中也出现了下滑音记号,这也是歌曲依字行腔的一种体现。

师:加快速度,再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完成的演唱中发现民歌中音乐记号与语言习惯的特殊联系。

3.变换形式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演唱呢?

生:对唱。

师:你很有想法,那你打算乐句的分配呢?

生:.....

师:那我们按照她的想法,男生演唱歌曲每个乐句的前半句,女生后半句。

【设计意图】找到最贴切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表现形式。

4.歌词创编

师: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中还有一些是空白的,你们能不能结合第一段歌词的创作特点,小组讨论一下,春天还有哪些鸟语花香呢?老师这里有两个主题:布谷、麻雀。

生:...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底蕴的!接下来,老师唱前半句,你们接唱后半句。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词的编创,唤醒学生对已有生活景物的回忆。

五、展:整合形式,完整演绎

1.采茶歌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斑鸠调》其实是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歌,劳动人民就是在茶园劳作的时候,唱起采茶歌,舒暖心情,缓解疲劳的。

2.采茶舞

让我们在第一段加入律动,第二段加入我们编创的采茶舞,唱起来动起来,一起感受一下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吧。

【设计意图】通过编创律动动作还原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场景。

六、评:总结提升、单元延续

  师:你们觉得你们采茶歌唱的怎么样?采茶舞跳的怎么样?

  师: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在你们身上完全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请将你们的这份热情和我热爱延续到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好吗?!

【设计意图】自评、师评,在评价中提升对生活的态度。

今天,我们随着小鸟来到了江西学会一首采茶歌,接下来我们还要到哪里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小鸟,开启我们的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