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国际理解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市级课题 > 国际理解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 成果展示

论文《立足国际理解视域,推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王顺亚  发布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

立足国际理解视域,推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革新。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将阅读内容放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还要立足国际理解视域拓展教学内容。

关键词:国际理解视域;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生理解、感受外国英语文化绝大多数是依靠阅读。然而,文化的范围广泛,如果单纯依靠文字并不能构建起一个立体、全面的文化框架。因此,教师意识到国际理解视域的作用,并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在输出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讲解大量的文化。当然,信息技术的出现,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资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阅读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动态化、视频化的讲解方式,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一、重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输出其中的词汇、句型、语法,还要强调其中隐含的文化背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经常将知识点与应用割裂开来,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出现断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摆脱以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通过教学理念的改变,学生逐步重视文化的学习并深入体会中外文化的不同[1]

以译林小学英语Colours为例,在讲解对话中涉及的颜色词汇时,教师适当地展开拓展:What are the hidden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for colour? 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首先从中西方文化的相似点进行讲解。比如,在中西方文化中,红色都可以理解为喜庆的,比如,red-letter就用来表示值得纪念的,喜庆的,特别重要的日子。为了调动课堂氛围,教师还及时列举了一张日历的截图。“由于这些重要的日子都用红色注明,所以,red-letter可以表示一些比较重要的日子。”随后,教师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入手并展示see red等词组和例句。经过一系列的讲解,学生不仅能理解对话内容还能拓展学习内容。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还不强,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学生的学习理念。为了加强国际理解,教师需要重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当教师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后,学生能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重构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理念。

二、融入文化导入,优化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教师重视阅读的导入法,并致力于摸索出一套贴合学情且符合课程内容的导入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思路。一方面,丰富的图片、视频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将以往的知识与视频、图片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每一篇阅读几乎都隐藏着丰富的人文要素以及文化内涵。因此,教师除了可以在课程讲解阶段利用生动、有趣的口语表达,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让他们在课下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讨论,查询资料,进行归纳。通过多元且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文化感知力[2]

以译林小学英语Chinese festivals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在Lanter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Ninth Festival等节日中,任选其一进行介绍。区别于以往的小组活动,学生需要将自己代入“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节日” 这一视角。在小组实践阶段,学生首先要针对自己选的节日进行来源、习俗、内容的查询。依托前期搜集的信息,各小组成员再根据分工,将它们翻译成英文。最后,学生们将成果进行汇总,并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导学阶段,教师邀请每一组的汇报者,进行观点的分享。

相比于开门见山式的讲解,导入式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一般来说,导入式教学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范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既可以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又可以让他们模拟文化宣讲官,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三、贴合教材内容,挖掘文化背景

学生一般通过阅读了解外国文化,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且以具象思维为主,这也导致他们不容易发现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并运用互联网中的资源向他们展示文本背后的文化现象。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掌握文本中的词汇、句型、语法,还能明白文本背后的文化知识[3]

以译林小学英语At Christmas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除了讲解文本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还要求学生总结圣诞节中的诸多习俗。“What Christmas custom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ssage?”结合学生的各种答案,教师开始展开拓展:Which countries celebrate Christmas at present? 运用这一问题,教师将圣诞节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诸多现象的列举,学生们逐渐发现,圣诞节虽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有很多人在圣诞节那一天进行庆祝,尤其是商家。

在教学中学生很难对陈旧的文本或话题感兴趣。针对多元且易变的自然兴趣点,教师要在文化内容的讲解中,做到与时俱进,即根据时代的发展,拓展教学内容,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元素。通过新奇的、生动的讲解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魅力。

四、加强阅读引导,丰富知识积累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国际理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平等地对待不同的文化,尊重、理解文化差异。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力,首先要让学生积累大量的阅读素材。通过中、英双语材料的阅读,学生不仅能提高英语能力,还能丰富文化认知,提升学习语言的兴趣。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教师每周都会结合教材内容,拟定课外阅读的书单。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会向低年级的学生推荐英语绘本,向高年级的学生推荐完整的新闻。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基本内涵出发,通过字典、APP的查询,理解文本内涵。当大部分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会定期拟定讨论活动。通过观点的分享,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所选的文本均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所以,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表象的讨论,还要通过专业的讲解,让他们体会文化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生涩、抽象的英语读本,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通过了解、分析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师罗列出科学、合理的书单,供学生选择性地阅读。在后续的讲解中,教师要全面听取学生的观点以及思考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能够理解文本背后的内涵。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真实的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能力,丰富知识积累。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总能在特定的文化背景、语境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薇.基于主题文化  巧构学习活动——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1,No.778(36):36-38.

[2]庞晖,栾辛.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J].小学教学设计,2022,No.720(12):8-10.

[3]张玲.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J].海外英语,2018,No.379(1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