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区级课题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理论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探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潘亚芳  发布时间:2009-11-08  浏览次数: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探讨

内容提要:所谓学习习惯,即人在学习动力的推动下,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动方式。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个时期有意识地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

00六年一月,我校曾对在校1902名学生进行过一次关于学习习惯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9%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58%的学生学习习惯缺乏,主要表现为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愿思考,不懂装懂;课堂中不专心听讲,眼睛东张西望;做作业粗心大意,老做错题;课堂上开小差,说小话;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预习、复习的习惯;课堂上做小动作,看课外书   ;不积极思考问题,抄袭别人的作业等(详见表1)。

1 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

序号

          惯 的 表 

调查结果

人数

百分比

1

课堂中不专心听讲,眼睛东张西望

787

41.4%

2

课堂上开小差,说小话

644

33.9%

3

课堂上做小动作,看课外书

523

27.5%

4

不按时作息,上课迟到、打瞌睡   

154

8.1%

5

做事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91

15.3%

6

做作业粗心大意,老做错题

787

41.4%

7

不积极思考问题,抄袭别人的作业

391

20.6%

8

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预习、复习的习惯

549

28.9%

9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愿思考,不懂装懂

814

42.8%

10

贪玩,沉溺电子游戏或电视

370

19.5%

通过调查,我们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从而确立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确定小学低段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学习管理的习惯学习用品和学习时间管理的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的习惯;

课堂听讲的习惯:专注倾听的习惯和质疑、应答的习惯;

复习整理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和阶段复习的习惯;

作业练习的习惯:书写规范、按时作业、独立作业、全面检查、总结订错、自我评价、动手操作的习惯;

阅读的习惯: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习卫生习惯:学姿端正的习惯和科学用眼的习惯。

二、多渠道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文预习的习惯,在开学初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大声读课文一遍,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第四,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读正确。刚开始预习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就带着学生预习两、三次。慢慢等学生掌握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

在课堂上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第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第二,加强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将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教导处、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本着“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原则,提倡学生做到活动内容自选,活动方式自定,活动过程自管。如: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周、举行朗诵、演讲、书法、速算、歌咏比赛、评选国文小状元、手抄报展、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敬老院、联谊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3.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要和家长建立联系手册,和家长搞好配合,密切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学校重点引导家长注意以下问题:

1)从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2)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3)父母要做学习的榜样。

4)注意严爱结合。

三、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学习评价方法要突出以下特点:

1.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对应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目标,确立评价标准,力求标准条理清楚。学校拟设计多种表格,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各项内容。

2.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通过探索,逐渐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的灵活多样评价方法,使评价科学规范。例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记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轨迹,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举措。

3.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全面公平评价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力争评价结果公平合理。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要适中,不能太繁琐,否则教师和学生很难驾驭。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拒绝“人浮于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思想中注入深刻,在实践中体现扎实。“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是在播种希望,期待收获学生一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