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区级课题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理论学习

“勤俭节约”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朱晓玲  发布时间:2009-06-13  浏览次数:

“勤俭节约”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内容摘要:

本文从校园里的大量违纪事件谈起,阐发了看似不合时宜的勤俭节约教育,在现代社会不但作为民族精神应当传承,而且其内涵更丰富,代表着人类的先进文明,因此并没有过时,而是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介绍了培养勤俭节约好习惯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勤俭节约  民族精神   先进文明   培养习惯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衰”,大到国,小到家,我们的先辈认为,唯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积越多,社会才能进步,家庭才能富裕,反之,则社会衰败,文明倒退。

历史走到21世纪,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国家的日益富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勤俭节约干吗?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可以不用勤奋地拼命工作,最好活少一点,钱多一点。钱多了,就吃好点,穿好点,提高生活质量,享受一点。即便手里钱不多,还可以贷款买房买车,超前消费可是与国际接轨的。越来越多的“月光族”、“啃老族”就是反“勤俭节约”的代言人。

于是乎,中小学的德育中每每谈到“勤俭节约”,教师不免有些尴尬,怕被学生认为“老土”、“老古板”,因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只是空洞苍白的道德说教,很难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追求。今时今日,再强调勤俭节约教育似乎真的有些不合时宜,不近人情了。

一:问题的发现:从大量校园违纪事件中得到的启示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上海的一所体教结合学校,德育对象――学生比较特殊。年龄跨度:从10周岁到18周岁;年级跨度,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运动员;分布地域:从福建到内蒙古,遍及黑龙江、河北、安徽、江苏、湖北等全国各省市;家庭状况:贫困生、单亲家庭、祖父母抚养的近50%。这些学生每天的生活是非常紧张的,要学习,要训练,全部住校。上海的孩子每周能回去一次,逢周末比赛或有训练任务,只能放弃回家;外省市的孩子常年留校,就连寒暑假,由于要参加集训,也基本上不能回家。

这些大大小小、来自五湖四海、各种家庭、离开父母、活泼好动的学生运动员,24小时、365天在一起,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产生了许多矛盾,各种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主要有三大类:

1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偷偷离开学校,上街吃东西、逛马路、上网吧,以至于上课迟到甚至逃课、逃夜;临近熄灯,还叫外卖或开始泡面……

2违反行为规范。学校以一天20元或者30元的标准为学生运动员提供高标准的伙食(学生只要自付6元),但是一些学生往往将整包牛奶乱撒、水果吃一口就乱扔,饭菜浪费严重;教学区到宿舍区的通道一度饮料盒、零食包装袋满天飞;离开教室后,灯仍亮着,电扇仍开着;常有人忘记关盥洗室、浴室的水龙头;寝室里的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过高;……

3最严重的是因金钱问题发生纠葛,造成人身和财产受损。

案例一:五年级学生张某,父母是来沪打工者,家庭条件一般。他看到同寝室的队友每天都到学校附近的小杂货店买零食吃,嘴巴就开始馋了。先是花完了父母给的零用钱 ,然后吃掉了回家的车费,然后开始向同一个运动队的、同班的学生借,回家千方百计向父母要钱,但不足以还债,于是他只好要求“债主宽限,并主动承诺到期不还,就借100元,还120元之类的。发展到后来,他的“债主”越来越多,一个学期居然欠下了近千元债务,终于事情败露。

案例二:初一学生董某,迷上了电脑游戏,其父发现后,严格控制其零用钱,试图以此来限制其活动,但是他自有生财之道。他找到了若干“哥们”,到小队员寝室一走,发出每周每人向他上贡10元的号令,若有不从就打,并威胁说,谁敢告诉老师就往死里打。有小队员坚决不从,果被他拳脚相加,第二天就老师告发了他。

此外,校园里的失窃事件也偶而发生,多是些贵重物品,如手机、电子辞典、MP3等;居然还有人把同学的书簿和班级的报纸偷偷拿出去卖的……

纵观这些事件,我们发现,这些看似琐碎的违纪事件其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有家长的过度溺爱,有学校的管理缺陷,但是就行为的主体――学生,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过度追求物质享乐,奢侈浪费” ——贪吃贪玩,虚荣浪费,大手大脚花钱,不惜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不惜靠借、偷、抢等极端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不懂得节约、节制,不懂得珍惜资源、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再反观这些孩子对待学习、对待劳动的态度,尽管他们衣食无忧,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却没有好好珍惜这些有利的因素,学习不用功,不勤奋!在校学习怕吃苦,教师稍微多布置一点作业就叫苦不绝,题目略有难度,便懒得动脑,轻易放弃。必须的义务劳动,如教室寝室的环境卫生工作懒得做,换下来的脏衣服,也要等一周后带回家由父母代劳,堪称四体不勤,好逸恶劳。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创造出优秀得劳动成果?怎么能肩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不勤、不俭、不节约,毁掉的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提倡勤俭节约,在今天的德育工作中,非但没有过时,而且非常必要!

二:问题的分析:与时俱进地认识勤俭节约教育的意义

“勤能补拙”、“俭以养德”这些古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曾经在各个历史时期熠熠闪光。而且在刚富起来的国人们讳谈勤俭节约的同时,已经富裕了几十年的西方国家却开始反思现代文明的弊端,重新认识到勤俭节约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我们这些德育工作者要静下心来,充分认识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的重要性。

1.“勤俭节约”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立国之本,立身之本。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勤于国事,终败吴;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毁灭。共产党人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周恩来日理万机,深夜以几颗花生米垫饥;伟人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共产党因此得天下,得民心。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算一算,如果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一天就有1300万,一年就有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小学,就能让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无怪乎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改革实际,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号召。可见勤俭节约对国家大有裨益。

“勤俭节约”也是立身之本。“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王安石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福”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蜀国贤相诸葛亮告诫其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给多少后代留下了深远的启示。王宝森、成杰克、胡长清之流骄奢淫逸,物质欲望极度膨胀,忘勤政,忘俭朴,为一己之私欲损害国家利益,祸国殃民,以至于给自己招来祸患。多少人又因懒惰成性,贪图享乐,最后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辛勤工作,简朴生活,意味着道德自律,意味着抗诱惑的能力,意味着奋斗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的人,往往有崇高的理想追求,不会因追求物质享乐而行为失范。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资源不足和高消耗的矛盾十分尖锐,森林、耕地、水资源等逐步减少,因此反对铺张浪费,崇尚勤俭节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的作风。而对于个人来说,毕竟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享受生活的美好,理性消费正当消费当然可以。我们提倡的勤俭节约,反对的是脱离个人收入、家庭状况的过高消费,反对与健康消费模式相悖的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阔摆富的奢侈消费等。

2.“勤俭节约”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体现人类的先进文明方向。

再看西方文明,经历过物质丰饶的时期,人们开始感到过于物质化,追求奢侈和享乐使人精神空虚,道德堕落,因此转而在东方文化中寻找到了救赎精神的良方――勤俭节约。比如一衣带水的日本,此时崇尚起“清贫思想”,在用我国古代《菜根谭》上的格言管理企业。法国人在更新观念,以俭朴为荣,政府倡导全民勤俭过日子。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提倡“简单生活”,发现了简单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俭朴已成为这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新时尚。每年的1031日已成为“世界勤俭日”,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主题,并且涉及更广泛的领域,除了衣食住行,还包括各种珍稀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水、煤等。勤俭节约是为自己、为国家,也是为人类、为后代,保持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新时期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决不是简单地提倡勤奋学习,艰苦朴素,而且还包括不过度消费,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珍惜每一钟资源;关怀人类未来的发展,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些宝贵的自然财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道德的纯粹和高尚,避免因好逸恶劳,骄奢淫逸,在飞速发展的物质世界中迷失自己,沦为金钱的奴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问题的解决:以多种德育方法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然作为传统美德的勤俭节约至今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那么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这种好习惯。笔者以勤俭节约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德育活动,从认知、情感、实践、评价四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觉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认知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分别组织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反映勤俭节约主题的小故事、名人名言、成语、儿歌、漫画、演讲稿,比一比,哪个班级收集得多,然后选择一些典型材料在橱窗里展出。使学生对勤俭节约有理性的认识。

2.情感活动:

各班开展“访一访,算一算”活动,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奢侈浪费现象,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提供三个活动方案,也可以自创。

方案一:访一访:采访自己的父母(最好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实地跟踪采访,或者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了解家庭的经济来源、总收入和各项支出

算一算:父母为孩子一个月支出多少,占家庭总收入的百分比

改进意见:自己该如何使用父母给自己的钱,学会适度消费

方案二:访一访:采访身边的家境比较困难同学或者外地同学,了解他每月的经济支出

算一算:将这些同学的每月开支和自己的开支列一份清单,作出比较,算算孰多孰少

改进意见:将双方不合理、不必要的开支项目或删去,或将之投入到更合理、更有意义的项目中去,学会理性消费

方案三:访一访:采访学校(或其它单位)的总务部门,了解学校一个月的水、电、煤开支明细帐

算一算:这些开支占学校每月行政支出的百分比,平均每个学生水电煤的花费是多少

改进意见:学生在哪些方面可以开源节流,学会珍惜资源

3.实践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实践一项“勤俭节约”行动。

有的班级将原本喝完就扔的饮料包装收集起来,每周卖一次,作为班费。有的班级将吃不完的水果、牛奶收集起来,送给贫困学生。有的班级组织课后巡逻,将忘关的电扇、电灯、水龙头关上。有的班级将零用钱都交给班主任保管,有必要的支出时经老师同意取用,以控制乱花钱的习惯……

4.评价活动:

学生示范员队伍每天对食堂、教学区的浪费现象作检查,对班级进行扣分。学期结束统计结果,扣分最少的班级可以评为“节约型”班级。

各班评选出“勤俭节约”小标兵。

开展“勤俭节约”主题活动以来,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体验到了“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更可喜的是,孩子们对父母的给予懂得珍惜了,盲目的攀比摆阔气不多了,违纪现象减少了,勤奋读书的孩子增加了,勤俭节约逐渐内化成孩子们比较自觉的习惯了,并辐射到了行为规范的改善和学风的好转,这真是令我们德育工作者感到欣慰的事情。

“勤”与“俭”是一对孪生兄妹,只有懂“勤”的人才知道“俭”的真正的含义,因为他能从自己的生活中真切地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只有能“俭”的人才会深切地享受到“勤”的欢乐。勤俭节约决不是小气,也没有过时,它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绝不能让“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下一代失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用我们的智慧和言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我们的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在勤俭节约中走向人格的高尚,行为的自律,让我们的国家,在勤俭节约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