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区级课题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阶段计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周向阳  发布时间:2008-03-18  浏览次数: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关系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           周向阳  顾萍华                

所在单位:           常州市潞城小学                

申报日期:              2007.9                     

拟结题时间:             2010.10                     

 

 

 

常州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  写  说  明


1、常州市教科研课题均填写此表。
2、申报人不需填写“项目类别”和“编号”。
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三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周向阳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
年月 1972年 1  月   
行政职务 大队辅导员 专业技术职称 小学高级 研究专长 小学教育   
最后学历 大专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潞城小学   联系电话 88****39   
通讯地址  常州市潞城小学  邮政编码 213025   
    电子信箱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限报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何鸽英 小学高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课题的管理、设计及具体研究内容   
季春凤 小学高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课题的管理、设计及具体研究内容   
朱晓玲 小学一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课题的管理、设计及具体研究内容   
陈珠凤 小学一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课题材料的收集和积累   
刘芙华 小学一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学习材料的收集积累   
李瑞琴 小学高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调查研究活动   
宣俊艳 小学高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做好活动记载,及课题资料的打印工作   
章云霞 小学高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组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资料的积累   
卞映月 小学一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组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资料的积累   
李益敏 小学一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虞燕平 小学一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班级管理的研究及资料积累   
赵碧玉 小学高级 常州市潞城小学 小学教育 负责班级管理的研究及资料积累   
       
     
 
课题主持人(2007年8月前)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市级
市级
区级 《转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策略》
《培养农村小学生童诗兴趣的研究》

《重视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002.2
2004.5

2002.2 活动记载、课题资料的打印工作
进行课题的实施与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小结

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设计及具体研究 结题
结题

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转变语文学习方式的探索》 常州教师教育 2001.3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常州教师教育 2007.4   
       
       
       
       
       
       
       
       
       
       
    
二、课题设计论证
 
1、 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2、 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3、 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4、 理论意义,5、 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6、 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7、 限2500字内,8、 可附页)

1、 课题的提出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传承文明的场所,面临“怎样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的课题,我们认为在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我们必须通过校园文化的重新构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成才先成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它又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它的特征是通过诱导、激发、感染来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人格的塑造,在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接受熏陶,举止受到影响,并逐渐形成习惯,在将美好的品行内化的同时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所以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另外,我们的学校地处市郊,生源一小部分来自本地城镇居民,一部分来自本地农民家庭,一部分来自各省市外来工家庭。由于家庭的差异,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要使所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都能全面提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决定从学生的习惯养成入手,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一向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处处体现人文性、时代性、特色性,正是有了这丰富的内涵,为我们进行此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决定成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关系的探索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2、 课题的界定
作为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有广、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仅指校园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琴棋书画,游戏游艺等活动,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着非常广为丰富的内涵,可视为由师生共同创造,在学校全部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师生共有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在校园内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可具体分解为三个层面,表层面为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校舍,校容校貌,教师桌椅,实验室,图书室,宣传栏,书本教具,各类设施,树木花草等,中层面为制度形态的文化,包括制度纪律,校训校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等校园一切制度形态的东西,深层面的精神形态的文化,包括奋斗目标,价值观念,态度作风,行为方式,礼仪习俗,人际关系等等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在以上三个层面的文化形态当中,物质形态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壳,制度形态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支柱,精神形态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此此项课题研究应定位于侧重制度文化建设的研究。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我们学校做《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关系的探索与研究》这个课题,就是为了让孩子及其父母,教师共同走向成功。如果说得深刻一些、全面一些,是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乃至为整个素质教育寻找一个突破点,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3、 理论假设
1、正如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学生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环境育人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学校这个育人的重要场所,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熏陶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方向转变。这四个“学会”,正是青少年在未来社会必备的“生活能力”。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正是要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研究目标5、 
1、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科学地构建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使它具有导向、启迪、培养等功能。   
2、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德育空间,促进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将认知转化为态度行为。    
3、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6、 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法,运用教育叙事等手段,进行实验和经验总结,成果呈现方式为行动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实验报告和论文。

六、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里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
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校园电视台及时录制并播放“行为标兵”“光荣升旗手”“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饭菜、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邀请校外有关人士(特别是关工组织)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电视台两个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七、研究基础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赵凤侠
2、《浅议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宋涟娉
3、《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德育环境》陈洽  卞祥军
4、《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途径》  蒋胜莲
5、《试论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中的主导作用》 宫文红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一、周向阳主持区级课题《重视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顾萍华主持校级课题《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1、探索出研究策略,并在校内推广。
2、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取得可喜进展。
9、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10、 阅读兴趣得到提高,11、 写作能力不12、 断提高,13、 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14、 认知水平不15、 断提高。

二、周向阳、顾萍华参与市级重点课题《转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策略》
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和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学习各种理论,转变了以往的接受学习,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优化了学生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三、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领导重视教育工作和教育科研,学校成立德育领导班子,教育研讨的时间有保证,有专门的教育经费。各年级组都有电脑,图书馆资料齐全,教师查阅和学习教育资料方便。
主要成员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认真敬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省市区级获奖。
课题组成员都是中青年教师,都担任班主任,有的是优秀辅导员,有的是优秀班主任,有的是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出色,多人的教育案例在区交流和获奖。

 


四、研究计划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采取措施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 讨论研究 2007.9-2007.10 研究方案1份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律的习惯 一、创设教育氛围
1、 教室宣传氛围(通过晨会、班会、板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 校园宣传氛围(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专题讲座、宣传橱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 家庭教育氛围(家访、校信通联系)
4、 媒体教育氛围(红领巾电视台录制并播放“行为标5、 兵”、“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6、 小记者现场采访校园中的好人好事。
7、 各学科渗透(由各位课任老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
二、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班会、中队活动、评选优秀学生等)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纪律,课间活动的、集会的纪律。
四、撰写有关学生守纪律的习惯培养方面的论文。 
2007.11-2008.1 

 

各类活动的资料   
第二阶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一、创设教育氛围(同上)
二、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三、完善我校学生一日常规中礼仪方面的相关制度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班会、中队活动、评选优秀学生等)培养学生各种场合中的礼仪习惯
1)自律性礼仪
2)交往中的礼仪
3)公共场合的礼仪
4、一日常规检查评比
5、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队活动
8、 评选文明班级
9、 撰写有关学生礼仪习惯培养方面的论文。 2008.3-2008.7 各类活动的资料   
第三阶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 创设教育氛围(同2、 上)
3、 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4、 完善我校学生一日常规中卫生方面的相关制度
5、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6、 (班会、中队活动、评选优秀学生等)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学习卫生、班级卫生习惯、校园卫生习惯,7、 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8、 撰写有关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论文。 2008.9-2009.1 各类活动的资料   
第四阶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习惯 1、 创设教育氛围(同2、 上)
3、 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4、 完善我校学生一日常规中节约方面的相关制度
5、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6、 (班会、中队活动、评选优秀学生等)培养节约用纸、用水、用电,7、 不8、 乱花钱的习惯,9、 形成“人人讲节约,10、 个个懂节能”的风尚。
11、 撰写有关学生节约习惯培养方面的论文。
 2009.3-2009.7 各类活动的资料   
第五阶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设教育氛围(同2、 上)
3、 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4、 完善我校学生一日常规中学习方面的相关制度。
5、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6、 (班会、中队活动、评选优秀学生等)培养学生定时学习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
 2009.9-2010.1 各类活动的资料   
第五阶段:
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 2010.3-2010.10 以上资料汇总。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论文集1份

 


专题研究报告若干

 

研究报告1份

 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整理活动资料

 

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

 

 


 全体课题组成员

 


所有课题组成员

 

周向阳、顾萍华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0.10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