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区级课题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研究成果

结题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0-11-26  浏览次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课题结题报告            

常州市潞城小学 周向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要成才先成人。《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人之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时期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生受其累。”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传承文明的场所,面临“怎样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的课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它又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在学校一日常规检查中发现,学生在纪律、卫生、礼仪等行为习惯方面暴露的问题比较严重。面对本校现状,我们认为在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必须通过校园文化的重新构建,通过诱导、激发、感染来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人格的塑造,在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使学生的身心接受熏陶,举止受到影响,并逐渐形成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所以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作为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可视为由师生共同创造,在学校全部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师生共有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可具体分解为三个层面,表层面为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校舍,校容校貌等;中层面为制度形态的文化,包括制度纪律,校训校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等校园一切制度形态的东西;深层面为精神形态的文化,包括奋斗目标,价值观念,态度作风,行为方式,礼仪习俗,人际关系等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科学地构建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使它具有导向、启迪、培养等功能。

2、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德育空间,促进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将认知转化为态度行为。

3、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队伍建设,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4、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研究方法

1、资料及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科学事实。

3、行动研究法: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情境创设,总结研究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空。根据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五、研究过程

该课题的立项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和所有班主任老师都参与此项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德育主任为课题组长,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渴望通过研究获得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潞城小学全体师生。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围绕目的逐一入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调查分析

针对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表”和“行为习惯现状调查表”,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摸底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特意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

1学生问卷调查表

你同意下列的说法吗?

问题

同意

不同意

行为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很重要

 

 

老师对我行为习惯的要求很严格

 

 

爸爸妈妈经常对我的行为习惯提出要求

 

 

2行为习惯现状调查表

你能做到吗?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轻声慢步  靠右行

 

 

 

站队快静齐  讲话认真听

 

 

 

尊敬师长,主动问好

 

 

 

友爱同学,善于原谅

 

 

 

服装整洁 早晚刷牙

 

 

 

不乱扔乱抛 主动捡垃圾

 

 

 

节约水电,在校不吃零食

 

 

 

课前准备充分

 

 

 

专心听讲 举手发言

 

 

 

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收回问卷后,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3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问题

同意

不同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行为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很重要

75

375%

125

625%

老师对我行为习惯的要求很严格

80

40%

120

60%

爸爸妈妈经常对我的行为习惯提出要求

70

35%

130

65%

4行为习惯现状调查结果统计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轻声慢步 靠右行

35

175%

105

525%

60

30%

站队快静齐 讲话认真听

45

225%

80

40%

75

375%

尊敬师长,主动问好

40

20%

115

575%

45

225%

友爱同学,善于原谅

40

20%

120

60%

40

20%

服装整洁 早晚刷牙

45

225%

115

575%

40

20%

不乱扔乱抛 主动捡垃圾

50

25%

105

525%

45

225%

节约水电,在校不吃零食

45

225%

100

50%

55

275%

课前准备充分

50

25%

105

525%

45

225%

专心听讲 举手发言

30

15%

120

60%

50

25%

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40

20%

130

65%

30

15%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我们了解到造成孩子行为习惯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因素

    孩子们不知道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行为习惯不重视。由表4可以看出,所测项均为“有时能”这一栏中人数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同学们对于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还是知道的,但由于自身不重视,还没有形成习惯。

    2、家庭因素

    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总是一味迁就,不严格要求,由表3可以看出,家长们对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引导。这就使孩子们形成了比较随便,不受拘束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地处市郊,生源一小部分来自本地城镇居民,一部分来自本地农民家庭,一部分来自各省市外来工家庭。许多孩子的父母都是来打工或做生意的外地人,他们忙于工作,就更疏忽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3、学校因素

受社会上升学率的影响,一些老师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放松了对学生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不到位,甚至有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制止、纠正,使学生不重视自身的言行,逐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及归因分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力求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转化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设育人环境

    优越的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而物质本身,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雄伟的建筑、优美的环境、高精的硬件设施,都会给人以美的教育,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催人奋发向上的作用。

   1、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健康审美情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姆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会说话。”我校是2001年易地重建的新校园,整个校园整齐划一、布局合理,我校把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等布置在醒目位置,在一楼大厅设立学生名人堂,表扬各类活动的优秀学生,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敬老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等。走廊楼道张贴“上下楼梯靠右走”、“请使用礼貌用语”等宣传牌,宣传橱窗展出包括“防止校园践踏”“争当五小小公民”“争当四个好少年”“共建和谐校园”“绿色环保”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前年,我校投资改造了中天井,造型独特、环境优雅。中天井圆形浮雕上刻着“立志、笃学、崇德、尚行”几个大字,一座座读书亭设计成一本本打开的书。让全体教师和学生于有形无形之中在经意不经意之间读出所感受到的学校文化与内涵,使学生在学校创设的文化环境里成长,达到一种不教而教的潜移默化。

  2、创新班级环境,优化教室育人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环境给学生以改造,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教室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我校各班十分重视教室文化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墙,黑板报宣传守纪律、讲礼仪、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室里设立了学习园地、光荣榜、卫生知识栏、班级之星栏等,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班级氛围。努力把班级文化环境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课堂,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3、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庭育人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又不能单纯依赖学校教育,必须做到学校、家庭二者的紧密配合。

    我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网络的建设,每学期召开家长会,都利用校园网传播科学家教知识,都会针对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家长交流,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改变家长粗暴的家教方式和忽视培养习惯养成的思想,增进家校互动,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支持,进一步提高了教育实效,真正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通过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的“校信通”,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家校合力,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了解,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学校创办了校刊《潞小心语》,宣传家庭教育心得、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内容:《家校天地》、《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做一名优秀的母亲》等,学生每人一份,带回家和家长一起阅读。通过努力,转变了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他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再单纯让孩子搞学习,重视了孩子的思想生活情况,努力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每年六一节对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进行表彰。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校园秩序。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制度,对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基本方面进行规范和制约,对于促进优良校风、班风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校园制度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本身要求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创新。我校根据学校实际,通过教代会讨论,进一步完善了班级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学科老师考核制度,使学校制度文化与时俱进。行政值日老师负责每天的检查记录,质量管理办公室每天汇总各行政值日老师的考核记载、把检查结果反馈到各办公室、每周在学校大厅公布考核情况、把每月的考核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统一起来,促使每一位老师提高工作责任心,想办法提高教育质量。

2、完善学生评比制度,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检查和评比,能引导和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完善了值日周制度、红领巾小岗位值日制度、一日常规评比制度,对学生一日常规的检查更具有操作性,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与激励。

学生一日常规的检查拼比,由各班小岗位、各年级值日老师、少先队大队部共同负责检查、评比,发现学生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及时指正,并进行示范练习。每周通过校园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表扬先进班级,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通报存在的不足。比如通过红领巾电视台将校园中浪费饭菜、随地乱扔瓜皮果壳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使整个校园充满积极向上的氛围。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探索,根据各阶段的研究内容,将纪律、文明礼仪、卫生、节俭、学习方面的总目标整理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制订出良好习惯的衡量标准,让学生对照执行。具体如下:

纪律

1.课间摆放好学具。

2.休息时慢步轻声。

3预备铃响进教室。

4上课铃响教室静。

5举手以后再发言。

6出操集队快静齐。

7上下楼梯靠右走。

8安静用餐不争抢。

9注意安全不攀爬。

10有病有事要请假。

文明礼仪

1服装整洁纽扣系好。

2每天佩戴红领巾。

3国旗时要行礼。

4见到师长、同学主动问好。

5不讲粗话不打架。

6友爱同学懂得谦让。

7上课起立动作轻快。

8身体坐正认真听讲。

9别人发言不乱插嘴。

10爱护公物不破坏。

卫生

1勤洗澡勤换衣。

2勤剪指甲勤洗手。

3早晚刷牙。

4饭前便后洗手。

5不在地上爬和滚。

6不乱丢乱涂。

7看见垃圾主动捡起。

8认真值日打扫干净。

9桌椅排整齐。

10桌肚保持整洁。

1吃多少,盛(买)多少。

2在校不吃零食。

3生活朴素,不比吃穿。

4洗手开小水,用完水关紧龙头,发现漏水报告老师。

5放学关饮水机。

6不开无人灯。

7不开无人扇。

8下课关电视机、投影仪。

9作业本用完每页纸。

10文具摆放整齐不乱抛。

学习

1按时到校自觉早读。

2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3积极举手,回答响亮。

4有疑问及时问。

5先做作业再玩耍。

6写字做到三个“一”。

7书写端正,簿本整洁。

8认真检查不粗心。

9各科作业按时交,作业有错及时改。

10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余多看课外书。

学校每学期评选优秀学生、每年六一节评选校园礼仪之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责任感,促使他们按良好的行为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3、创新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各班结合本班实际,讨论制订了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明公约》,还建立了班级小岗位制度,设置了多样的责任岗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爱好、特长的不同竞聘上岗,不仅让学生“人人有事干”,班级“事事有人干”,而且让学生干得欢心,干得热心。小岗位的职务有窗台长、路队长、桌长等,并采取定期轮换、择优上岗、弱者培训的原则,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经过平时的观察、各项检查评比的记录和对学生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纪律、文明礼仪、卫生、节约、学习方面的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活动后期,我们对全校同学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抽样调查(各40人),结果如下:

表一  守纪律的习惯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课间摆放好学具。

26

65%

9

225%

5

125%

2.预备铃响进教室。

31

775%

6

15%

3

75%

3上课铃响教室静。

27

675%

7

175%

6

15%

4举手以后再发言。

30

75%

6

15%

4

10%

5休息时慢步轻声。

15

375%

17

425%

8

20%

6出操集队快静齐。

27

675%

7

175%

6

15%

7上下楼梯靠右走。

27

675%

8

20%

5

125%

8安静用餐不争抢。

25

625%

11

275%

4

10%

9注意安全不攀爬。

37

925%

3

75%

0

0

10有病有事要请假。

36

90%

4

10%

0

0

表二:  讲文明懂礼仪的习惯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服装整洁纽扣系好

33

825%

7

175%

0

0

2每天佩戴红领巾。

39

975%

1

25%

0

0

3国旗时要行礼。

36

90%

4

10%

0

0

4见到师长主动问好。

29

725%

8

20%

3

75%

5语言文明不讲粗话。

26

65%

12

30%

2

5%

6友爱同学懂得谦让。

25

625%

13

325%

2

5%

7上课起立动作轻快。

27

675%

7

175%

6

15%

8身体坐正认真听讲。

25

625%

15

375%

0

0

9别人发言不乱插嘴。

27

675%

9

225%

4

10%

10爱护公物不破坏。

36

90%

4

10%

0

0

表三:讲卫生的习惯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勤洗澡勤换衣。

38

95%

2

5%

0

0

2勤剪指甲勤洗手。

37

92.5%

3

7.5%

0

0

3早晚刷牙。

40

100%

0

0

0

0

4饭前便后洗手。

34

85%

6

15%

0

0

5不在地上爬和滚。

40

100%

0

0

0

0

6不乱丢乱涂。

40

100%

0

0

0

0

7看见垃圾主动捡起。

36

90%

4

10%

0

0

8认真值日打扫干净。

40

100%

0

0

0

0

9桌椅排整齐。

40

100%

0

0

0

0

10桌肚保持整洁。

37

92.5%

3

7.5%

0

0

表四:节俭的习惯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吃多少,盛多少。

38

95 %

2

5%

0

0

2在校不吃零食。

40

100%

0

0

0

0

3生活朴素,不比吃穿。

40

100%

0

0

0

0

4洗手开小水,用完水关紧龙头,发现漏水报告老师。

40

100%

0

0

0

0

5放学关饮水机。

40

100%

0

0

0

0

6不开无人灯。

40

100%

0

0

0

0

7不开无人扇。

40

100%

0

0

0

0

8下课关电视机、投影仪。

40

100%

0

0

0

0

9作业本用完每页纸。

35

87.5%

5

12.5%

0

0

10文具摆放整齐不乱抛。

40

100%

0

0

0

0

表五:认真学习的习惯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按时到校自觉早读。

37

92.5%

3

7.5%

0

0

2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38

95%

2

5%

0

0

3积极举手,回答响亮。

35

87.5%

5

12.5%

0

0

4有疑问及时问。

34

85%

5

12.5%

1

2.5%

5先做作业再玩耍。

40

100%

0

0

0

0

6写字做到三个“一”。

36

90%

4

10%

0

0

7书写端正,簿本整洁。

35

87.5%

4

10%

1

2.5%

8认真检查不粗心

38

95%

2

5%

0

0

9各科作业按时交,作业有错及时改

40

100%

0

0

0

0

10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余多看课外书。

33

82.5%

5

12.5%

2

5%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促进习惯养成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师生价值观的体现。

1、学习规范,舆论引导

    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所作所为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我们就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等各项制度和规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指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

利用营造的班级文化激励学生,如张贴本班表现出色的学生的照片;张贴光荣榜,用星章小礼物奖励给表现良好的学生、有进步的学生等,通过实施正面教育、积极评价,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让他们尝到做出优良行为的甜头,提高其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每周的班会上,班主任组织学生对自己执行规范的情况进行小结,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让做的差的学生找出原因,谈改正的打算,运用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分解目标,循序渐进

我们知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过程,它体现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健康、和谐校园文化新格局的建立,各班参照制定的五大好习惯方面的具体衡量标准,以周为单位确定专题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查,评选班级“每周之星”, 促使学生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各个目标,以达到总目标。这些小目标简单易行,是每一位同学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见衡量标准)。每一阶段重点实现一个小目标,并巩固前期已达到的各个目标。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且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及认知特点的形式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力地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一天天的养成。

3、及时鼓励,树立榜样

    适当的鼓励和称赞乃是强化良好学习行为、防范不良学习行为产生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一句鼓励话,胜过百句骂。”比起批评和指责,鼓励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更大的效应。当学生在遵守行为规范方面做了值得赞扬的事,教师如能当场鼓励,由于被鼓励的行为与称赞的话语之间没有时间的间隔,学生更能直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会更加努力,表现得更好。而对其他同学来说,由于树立了一个可见可感的身边榜样,也会表现得很好。对于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好人好事,我们一发现就在班上宣传表扬,要求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鼓励的话语给了孩子们继续努力的信心,使他们进步的更快,并促使其他学生由仿效榜样的行为过渡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案例一:有一次,预备铃响,我已在教室等待上课,发现教室里有的学生还在忙着做作业,有的一边准备学习用品一边大声讲话,有的还没进教室。有几位同学,早就准备好学习用品,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上课。上课铃响,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发现几名很会学习的同学,预备铃响他们就迅速准备好了这节课需要的东西,安静地坐好,等待上课。不管做什么事,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成功,像他们这样,将来一定能做成大事。”从那天上完课后,不但受表扬的这位同学在课前准备这方面表现更好了,其他同学也开始学着他们的样子,养成了做好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4、教师身教,表率示范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在学校里,我们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特别是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我们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以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做学生的行为楷模,良师益友,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孩子们打铃马上进教室,我们就做到在打铃前站在教室门前迎接学生;要求孩子们上课前把学习用具准备好,自己就总是在上课前把教学用具准备好,决不在课堂中间又到办公室去拿东西……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环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教学渗透,注重导行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知之深、受之切、意更坚、行必果的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老师们始终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中捕捉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针对学生纪律的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节约习惯、学习习惯的分步培养与塑造,切实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利用晨会课、品德课、语文课、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和应该怎样做。

此外,为了孩子们有个健康的心理,我们还通过设立心语室、导师制,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校园,面向每一位学生。对一些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实施一对一教育,使学生始终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为养成教育铺平道路。

6、体验活动,规范言行

学生精神世界、道德规范很多是在亲历体验中生成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目的地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开展“安全伴我行”系列活动、争当四好少年系列活动、“爱心天使在行动”、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 校园礼仪我能行”综合实践活动、“礼仪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等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的切身体验中学会本领,明白道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六、研究成果

通过三年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艰辛努力,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1、构建了和谐的校园文化

我校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家校联系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我校的制度文化得到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提高。

2、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方法

教师考核制度(班级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学科老师考核制度),学生评比制度(值日周制度、红领巾小岗位值日制度、一日常规评比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文明公约、班级小岗位),五大类良好行为习惯的衡量标准,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校园文化的完善,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虽然外来借读学生不断增加,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逐步养成,提升了综合素质。校园礼仪之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遵守行为规范已逐渐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对比表:

课题研究前期: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守纪律的习惯

20%

46.25%

33.75%

讲文明懂礼仪的习惯

20%

58.75%

21.25%

讲卫生的习惯

25%

52.5%

22.5%

节俭习惯

22.5%

50%

27.5%

认真学习的习惯

20%

59.1%

20.9%

课题研究后期:

要求

有时能

不能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守纪律的习惯

70.2%

19.4%

10.4%

讲文明懂礼仪的习惯

75.75%

20%

4.25%

讲卫生的习惯

95.5%

4.5%

0

节俭习惯

98.25%

1.75%

0

认真学习的习惯

91.5%

7.05%

1%

 

4、学校德育水平得到提高

研究活动开展以来,老师们经过各种培训,理论能力、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结合教育实际情况,撰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案例,在各类杂志上发表、在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周向阳老师的德育论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辉老师撰写的《学会倾听,享受数学》在《常州教师教育》发表;宣俊艳、顾萍华、陈珠凤、沈灵震撰写的4篇德育论文分别在省师陶杯论文评比、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奖;周向阳、顾萍华顾、金莲等老师的20篇德育论文、案例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周向阳被评为省优秀辅导员,高凤玉、虞燕萍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宣俊艳、高琴、江颖等23位老师被评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德育先进工作者、区师德模范、区优秀班主任、区家校联系先进个人、区优秀辅导员、区环保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称号(“魅力少先队员、文明礼仪小标兵、魅力中队等)13项,在省、市、区级比赛活动中有108名学生获奖。(阳光心灵短剧比赛、争当四好少年讲诉成长故事、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书画摄影比赛、作文大赛、小小数学家评比活动、英语朗诵比赛等)。

我校在市“迎省运 学法律 讲文明”知识竞赛和市“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获组织奖、市“上书房杯”学生书画、作文剪纸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和谐校园、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绿色学校、常州市健康促进学校、区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常州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示范实验基地、区少先队红旗大队。

 

六、问题与对策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易使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我们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激励自我完善;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