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区级课题 >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研究 > 课题规划

《网络交流平台下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的研究》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刘芙华  发布时间:2011-05-17  浏览次数:

网络交流平台上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的研究

常州市潞城小学   刘芙华  何瑜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 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

仅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不仅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和决定性要素,而且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改革,教育信息化应时而生!在我们自己身边更能切实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本校教师办公室均有电脑,实物投影仪进入每个教室,学生电脑有120台,校配置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使之为教育教学所服务。

(二)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相整合是有效达成新课标中对高年段学生课外阅读要求的便捷途径之一。

 20017月颁布《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阐述了课外阅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并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其中高年段不少于100万字。“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庄子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而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新教材容量大,知识点多,要求高,课时紧张的难题。从而使课堂学习和课外积累相互补充,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孩子们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何达到高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已成为小学语文高年段改革与发展的“急先锋”和突破口之一。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课外阅读的整合解决了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不利因素。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外来工子女居多数。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漠。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无人管理孩子的学习,所以,孩子能读好课内的书,家长已经很满足了,对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更多的见解,导致家长和孩子都不重视课外阅读。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从小见识也少,更不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书,读什么书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上有大量的超文本阅读;多媒体资源也能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视听效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空间限制的优势,由学校统一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由特定的老师指导,这样,既解决了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更能为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           概念界定:

 “课外阅读”:指学生语文教材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知识,因而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2、新课程理念引领

   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英特尔”未来教育理论

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网络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主动地学习,创新地学习。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下,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网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定是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又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能,也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在建立课外阅读网站及资源交流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本校高年段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相关信息素养。

2、根据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通过对高年段语文相关资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和针对性的师生问卷调查,把网络上的相关优势资源与学生成长需求相整合,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适应我校高年段学生的自主体验性阅读课堂模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3、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实践与交流,由评价体系对学生个体形成初步的评价结果,使之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个性阅读构……形成一套自主向上的完善的课外阅读机制,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成就与喜悦。

(二)研究内容: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本校高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质”和“量”。

   运用网络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小学生阅读文章像看喜爱的电视一样,阅读兴趣非常浓厚,这种阅读方式特别是对那些不爱看书的孩子非常有效。同时,教师根据语文课标精心准备的大量阅读内容,超链接的阅读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通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识字、阅读与写作要求还是很高的。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的超文本方式,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阅读策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我们拟定在研究过程中高年段学生课外阅的达到如下目标(此研究目标略高于小学《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目标):(1)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一些语言表达方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形成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4)利用网络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每学年不少于55万字(两年阅读量110万字,略高于课程标准要求)。(5)通过网络阅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2、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适合本校高年段学生的自主体验性阅读课堂模式

   我们体会到课文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感受语言的过程,而感受语言是达到领悟语言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拥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阅读经历,才会形成对语言敏感性、联想性、想象性的认识,才会积累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在实践操作中,具体分三个阶段:

   “激发启动——参与学习”阶段: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造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学习动机,让全体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

   “指导学习——创新学习”阶段:是核心环节,利用多媒体、网络中的迷人的画面、动听的乐曲、形象的造型等资源,为学生设计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弘扬学生主体能动性,主动进行学习,造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人机互促,使学生在认知、操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反馈学习——反思学习”阶段:旨在让学生品尝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欢乐,反思学习过程,看到自身力量,焕发学习信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以便激发他们对阅读内容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究。

3、构建阅读学习专题网站,建立校本阅读资源交流与共享平台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制作阅读学习专题网站,针对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实行网上阅读、网上交流。对低年级,我们选择设计极富童趣的连环画、小故事等提高低年级网络阅读兴趣和能力;对高段孩子,我们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阅读指导。在制作专题网站时,建立相对应的校本阅读资料库,在资源库中将收集到的资料发布在校本资源交流平台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支持学生及其家长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4、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套课外阅读机制

    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收集诗歌美文,进行网上自由阅读,专题阅读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在网络上图文共赏,多向思维。在网络阅读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运用网络进行资料收集、分析、重组,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下自己学习后心得体会,及时向学校组建的阅读资源交流平台进行投稿;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我校20119月升入5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年级,将实践与研究结为一体。           

2、文献调查法。主要指通过各种报刊杂志、或者各类文献资料及现代教育网络搜索、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并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以便用于指导实践。

3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教师课外阅读教学、儿童课外阅读中的矛盾、困惑及忧虑等,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及境遇,以便使研究更具针对性。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内容、目标等。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1、起步阶段(2011.42011.5)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制订课题方案;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并组织修改、完善方案。

2、实施阶段(2011.62013.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推进常态下的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定性分析,小结成果,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第一阶段(2011.62011.8)建立课外阅读网站和交流平台、评价体系。

第二阶段(2011.92012.5)初次实践与研究,运用网络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进行大量阅读。开展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大量阅读,指导学生生学会积累,写下自己学习后心得体会,及时交流和评价,优秀的习作可以投稿。对此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12.62012.7)修改补充网站。(2012.92013.5)在过去一年的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更科学地二次实践,形成更优秀的研究成果 。

3、总结阶段(2013.62013.7)在两次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课题总结,收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资料、论文、软件等,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形成终结性成果。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形式

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011.4

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体系

目录

2011.7.

课题组老师理论学习反思录

反思集

2013.6

初步建成阅读学习网站

网站

2011.9

学生课外阅读笔记

  读书笔记集、作文、网站上学生发表的读后感

2012.5

 

形成“课外阅读”指导的多种课型

示范课例、录像课

2012.5

最终成果

学生课外阅读文萃

读书笔记集、作文、网站上学生发表的读后感

2013.5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135

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外阅读”的具体操作策略

论文集

2012.12

形成“课外阅读”指导的典型课型

示范课例、录像课

2013.5

有关“课外阅读”的课件、课题研究的资源

音像制品

20135

“课外阅读”专题阅读网站

网站

2012.7

建立高年级学生网络平台上课外阅读的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网站上测评

2013.6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是市骨干教师,参加和主持过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其他成员作为我校的骨干教师,有中心校语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信息技术教师,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2.语文科组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语文科组先后承担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都已顺利结题,并获专家好评。其中“农村学校儿童诗的研究”这一课题为市级重点课题,获常州市科研成果一等奖。  

3.学校领导重视支持科研工作,科研经费落实有保障。  

学校领导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为课题组提供专项资金订阅、购买相关书籍,为教师查阅文献资料提供物质保障;有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教科研培训,从而有效促进教师教科研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4.学校有健全的科研管理网络  

我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组织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时间保证。  

5.我们有爱岗敬业的科研型老师  

我们语文科组有一批年轻有活力,责任感强,具有奉献精神和科研意识的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热情高。

    6、完善的课题研究保障机制:

   1)技术装备保障:学校各室都有办公电脑,并具备上网条件,其它办公设备基本齐全,能够保障研究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校两个电脑房,拥有120多台电脑,实现了光纤接入,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

   2)经费筹措与保障:每年学校财务计划中都有详尽的课题研究经费使用计划和保障措施;

   3)针对课题研究方案,我们制定的较完善的课题研究计划,时间分配合理,能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