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区级课题 >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研究 > 活动记载

2012 10 活动记载表

来源:原创  发布人:蒋彩华  发布时间:2012-10-24  浏览次数:
 

江苏省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2.10

地点

会议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8

实到人数

8

主持人

蒋彩华

活动

形式

 校级研讨课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通过整体品读,借助媒体,感悟人民子弟兵团结抗洪,舍生忘死的精神和军民鱼水之情谊。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主要内容附后)

 

 

                   

填表人               

 

课题

《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整体品读,感悟人民子弟兵团结抗洪,舍生忘死的精神和军民鱼水之情谊。

制定依据: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对苏教版第十册教材七个单元进行了分析重组。对写人类课文,整理出以下三种类结构课型:

第一类:名人励志篇。包括《海伦·凯勒》、《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类文章以名人为主线,以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来选取典型的实例,反映出人物顽强的品质和奋斗的精神。学生走进文本,接触名人,感受到名人的精神品质,思想上受到一次次熏陶,体现了语文学科具有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用作品中人物的健康心灵影响自己的个性、品味,塑造健全的人格。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学生预习阶段查找资料、了解名人杰出的贡献,再赏析人物典型事例,最后复习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

第二类:名人生活篇。包括《《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让学生对名人怀着敬仰之情,组合的这类课文就拉近了学生与名人之间的距离,文本的写作也更注重于对人物细节的描述。因此,在总结前类课文基本学法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物细节表现手法的学习和运用。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学生预习阶段查找资料、了解名人杰出的贡献,再赏析人物典型事例 ,最后复习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重点进行方法的迁移。

第三类:群体形象篇。《大江保卫战》及补充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此类课文主要通过对群形象的刻画,表现出人物甘于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

本次执教的《大江保卫战》,写了人民子弟兵的群体形象,它与前两类课文既有联系,客观上又是存在着区别的。

联系:从情感目标的培养来说,无论是表现群体还是个体,文本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特点来反映人物内在品质,突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因此,借助于文本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是这三类写人类课文的共同目标。《大江保卫战》同样需要走进文本,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人民子弟兵的精神品质。

区别:从写作的手法上来说,作为一篇通讯报道,《大江保卫战》通过多个场面的描写,群体与个体的结合,采用多种手法相结合,在刻画保大堤的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写法;在写救群众的场面时,又是将虚实相间的写法及排比、比喻、借代修辞巧妙结合,使得本文的价值在另一个维度上有所体现。这是前两类课文无法教给学生的写作特色。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前面重点指导细节描写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更多写人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写人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基础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该类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基础扎实,有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方法。对人物的品质体悟有着较强的语感,对学习也充满着信心。这类学生在本年级还是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而有些同学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学习方法不够恰当,相对自己缺乏信心,尤其当他情绪波动或成绩不进步时更容易对自己缺乏信心。这些学生占大部分。而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或者经过努力,对他的现状也没有发生改变,以至于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有些自我放弃。这类学生在年级中约有18人。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学习写人类课文的时候,对如何阅读、把握写人类课文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逐渐有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在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因此需要以名人的精神、伟人的品性去影响和熏陶他们,建立起他们精神世界的榜样。我们在前几篇写人类课文的教学中明显感觉到语文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价值,作品中人物的健康心灵影响到学生的的个性。

学习《海伦·凯勒》时,孩子对盲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是完全是空白,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及开展实践体验的活动之后,我们的孩子真正的感受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一个双目失明又耳失聪的人身上是多么的可贵。

名人生活篇更是拉近了学生与名人之间的距离。他们在学完之后,主动到图书馆去借阅那些科学家,数学家和军事家的书籍,关注的再不仅仅是这些名人所从事的专业专项领域,对于名人们的生活小事也是热读爱读。

《大江保卫战》事件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了。然而人民子弟兵的形象却是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媒体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尤其是5.12地震中感人的事迹还历历在目,孩子们的印象较深。因此,他们知道要上这节课时,内心对解放军的敬仰之情就油然而生了,而且课前也积极地去查找98年抗洪抢险的资料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积累

播放《为了谁》

 

 

 

二、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奋不顾身保大堤的精神

 

一:导语:你是谁?为了谁?这首曲子是专门为九八抗洪所做。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98抗洪,去感受那——导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1、导读第一小节,强调最后一句。

2、问,你们觉得,这是谁与谁的战争,谁与谁的较量?

二、此时的长江,此时的大自然,已然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而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则化身为一条长龙,这是二龙之间的战争啊。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2-4,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感受这条巨龙是如何的暴虐,面对暴龙,我们的子弟兵又是如何与之对决的?

 

 

小结:疯狂的长江,疯狂的自然,如暴龙一般企图吞噬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二龙之争,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啊。

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把目光由“英雄群像”转向“英雄个体”——黄晓文。(出示:解放军某部……黄晓文大声说……又爬上了大堤……)你来读一读黄晓文的事迹。请你边听边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黄晓文,你会用什么词语?

 

2、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铮铮铁汉,你们还记住了哪些?

 

感人的故事说不完,英雄的事迹道不尽,在这场大决战中,无数这样的铮铮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签证着我中华民族龙的传人那英勇无畏的本色,暴龙,怎能不低头?

 

 

 

 

 

 

 

 

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指名读

 

思考,

 

 

 

 

学生简单介绍

 

 

 

 

 

 

 

 

 

 

 

 

 

 

 

 

为了突显群相特征,教师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升四个“一”,让学生不仅被子弟兵奋不顾身保大堤的精神感动,还能充分发掘文本中所指的这一系列的“一”都是在说人民子弟兵这个团结一致的整体,掌握群体描写的方法。

巩固具体人物细节描写手法。

 

 

 

 

 

 

 

 

 

 

 

 

 

 

 

 

 

 

 

 

 

 

 

三、,感受舍生忘死救群众的气概。

 

1、官兵们一边与洪水搏斗,一边舍生忘死地救着被困的群众。一起读第五小节

情境说话:

2、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那飘动的树梢上,             他心里始终坚信:                  

那快要灭顶的房屋上,              

他们心里始终坚信:                

那摇摇欲坠的电杆上,               

他们心里始终坚信:                

3、是啊,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始终没有失去求生的信念,因为她知道:导读:

在树梢上等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能坚持下来,因为奶奶让她等红五星,她也知道:

被洪水围困的所有群众,他们都知道:

 

4、播放视频,军民情。

同学们,肆虐的洪水似疯狂的暴龙,能夺走部分人民的生命财产,但,夺不走我华夏儿女龙的传人钢铁般的意志。几十万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最终,打胜了这场大决战,现在,你能再来看一下第一小节,改动部分内容。作为这场大决战的总结吗?

 

 

齐读第五小节

 

 

 

 

 

发挥想象,语言表达。

 

 

 

 

 

 

三读:

 

 

 

 

 

 

 

 

练习改写

 

 

 

让学生体会当时群众内心的感受,虽没有到场却胜似到场。

 

 

 

 

 

 

 

 

五、总结单元

再来看这首MV,同学们,你们说,你是谁?为了谁?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不管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汶川地震,非典病毒,只要我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的站出来

下节习作课,我们将一起去观看影片《惊涛骇浪》,并模仿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写篇影评。

 

 

 

主备

蒋彩华

 

教学反思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