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区级课题 >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 阶段计划总结
栏目导航

第三阶段小结

来源:原创  发布人:宣俊艳  发布时间:2016-02-25  浏览次数: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小结

                         执笔:宣俊艳

一、研究内容

(1)本阶段我们将研究的重点确立为探索整理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上。

策略一、开放学习空间,提供生成可能。

小学生的认知需要与解决他们周围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相联系,其认识的起点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经验或事例。

策略二:互动合作交流,创造生成机遇。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等往往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生生之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引人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

策略三:调整教学预设,转化生成资源。

“动态生成性”课堂由于教学的开放,加之学生的差异,课堂就会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随机性,教师要根据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以学生新的思路为基点,调整教学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巧妙引导,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2)、借助资源,归纳整理。

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包含了两个方面:“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学习目标、教学环节、学生可能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把握、预设,然后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探究、启发、学习,从而达成目标,使学生得到收获。而“非预设性生成”则是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想法,这种新问题、新想法通过课堂的探讨,进而达成预设中所没有的目标。

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二、存在问题

课题研究两年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一)课堂生成资源的多变性、复杂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丰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实践智慧,是有效利用生成资源的保障,我们必须加强课后的反思,经常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才能不断加厚自身的专业底蕴,不断锤炼和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

(二)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

(三)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并对生成的信息进行选择、整合与提炼,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和灵活调控能力。

(四)语文的学科特点,同时也决定了本课题研究的一些局限性。比如本课题所阐述的策略多为课题组成员的经验总结,案例描述与陈述性的语言居多,严密的逻辑分析偏少。另外,本课题正处于结题初期,如何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个体,进行有效指导,尚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