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 课题列表 > 区级课题 >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 阶段计划总结
栏目导航

第二阶段小结

来源:原创  发布人:宣俊艳  发布时间:2015-04-15  浏览次数: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小结

                         执笔:宣俊艳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自立项以来,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仍是以我校提出的“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这个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本课题继续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对搞好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前一阶段的相关研究和活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前第二阶段的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一、按研究阶段计划进行了细化,分工到人、职责明确。

我们按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将课题进行了细化,分工到人、职责明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主要负责组织老师们制定研究阶段计划,撰写课题阶段总结,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汇总,将所有的课题相关研究资料上传至网站。朱云霞老师负责研究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分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胡英玉老师负责探索阅读积累指导方案,不定期组织组内成员执教阅读积累研究课,探索读书积累汇报课的课型。俞迪老师负责阅读积累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并组织竞赛的活动。

二、组织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有关理论,转变教学理念,丰富知识经验。

1.理论学习促提高。

1)我课题组成员继续组织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基础》、《什么是教育》、《生态课堂把握十度》等相关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

2)要求课题组教师时刻注意收集整理并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学无止境,对于语文教师课堂生成动态资源有效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很多,通过课题组组织的几次学习根本就是沧海一粟,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收集整理并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去伪存真,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交流,实验教师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为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夯实的理念基础。

2.理论学习的形式

1)我校每月初制定本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安排,月底上交过程性活动资料。

2)外出听课:每月,我课题组派老师出去听课。学习回来后,和课题组成员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全体成员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收获颇丰。

3)理论学习沙龙:5月份,我课题组在课题组长和学科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理论学习沙龙活动。在活动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就教学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热烈讨论,把握住课题的大方向,更好地为课题服务。

、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方法和策略

在前期的讨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上。生成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预设之中的生成;另一类则是意料之外的生成。预设内生成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而不少有价值的生成往往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这一类生成就是非预设性的生成。针对这两类不同的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

(1)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

生成资源是产生于日常教学活动,并伴随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生成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这一研究主题上,日常的积累与整理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再次实践时注意了整理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整理每天教育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议的事情,记录和整理有关的资料。

(2)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育事件的主题研究

①自我观察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堂组老师尝试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寻找课前预设的“疑点”、学生讨论的“焦点”、 课堂生成的“亮点”,并对这些“点”进行分析,不断反思,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从而促使自己形成对生成资源利用策略的新认识。

②课例分析

在每一次磨课活动中,课题组进行分工合作,课前,执教的老师介绍自己的课堂预设。并请听课的老师就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有效性、学生活动的必要性、预设目标的达成进行观察。听课的老师分别记录教学内容、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等现场情景和教师对典型的生成事件的处理方式。

③教学反思

教师于反思中产生疑问,又于反思中获得思考,在这良性循环的过程中,积累了对生成资源有效利用策略的点滴感悟。

四、取得的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凸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提高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相生。。

1)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给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给予了他们更多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个性张扬,乐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在对话中感悟层次化的讨论,在探究中发展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

①变被动为主动。

②变厌学为乐学。

2)教师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使组内老师加深了对“动态生成”本质的理解,并理论联系实践,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的心态发生了良性变化,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

①变背课为备课。

②变积累为财富。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措施

1 课堂生成资源的多变性、复杂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丰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实践智慧,是有效利用生成资源的保障,我们必须加强课后的反思,经常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才能不断加厚自身的专业底蕴,不断锤炼和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

(2)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并对生成的信息进行选择、整合与提炼,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和灵活调控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