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学科引领 数学 优秀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反思
上个月在朝阳一小,聆听了吴老师对《加法交换律》的重建。之后,我们备课组在我们谢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集体备课。在对课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二附小潘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每位老师对我的帮助。
《加法交换律》是一节“教结构”课。课堂中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和建构知识,充分感悟和体验知识之间内在的关联的结构存在,逐渐形成学习的方法结构。首先让学生整体进入学习体系:由数概念、数运算再到研究运算律。接着确定研究范围,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其次,在具体问题中,一步步知道基本的规律性学习的结构和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注意点。最后在拓展延伸中,根据本班孩子的学情,设计了用结构这一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以致用”。
对比上学期上新基础课的茫然、紧张,到这次承担新基础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在下面几个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
1、大问题的设计:在每一个板块中,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学生有效活动的数学问题。
2、每个版块的三放三收:我的结构意识在增强。对这节课思索得越多,对本节课的结构越清晰。比如第一部分,在举例中体验两个变化因素,在寻找共同点中提出猜想。第二部分,一收规范格式,二收举例全面、特殊数据、寻找反例,三收归纳总结。老师的结构意识强烈,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对规律的探究方法会掌握得更清晰。
3、收集资源:会思索选取怎样的资源来推进知识的呈现,以及能判断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资源,分析资源,形成有效的生生互动。
在本节课上,我感觉还有几个方面推进得不够好,比如:(1)在文字叙述结论中,处理得比较快,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得思考。在下面寻找资源的时候,感觉学生就是不会表达。是不是同桌交流之后,全班同学再交流交流之后来写。可是这样会感觉到是几个基础好的学生替代了所有学生的想法。这个环节不知道该这样处理更好。(2)在拓展中,忽略了学生的学情,制定了较高的学习目标,一下子加大了学生的难度,没有关注儿童立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