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学科引领 数学 优秀案例
加法交换律
学校
常州市潞城小学
年级
四年级
班级
 
人数
 
学科
数学
课题
加法交换律
教师
胡 洁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 区分特殊与一般的差异,根据特殊对一般进行猜想。
2、 掌握举例验证的方法以及规范的书写验证过程。
3、 经历探索加法加法交换律的全过程,提炼规律探索的一般方法结构,并能够运用方法探索三个数相加的运算律。
二、制定依据
1、 教材分析
教材在前一单元做为学习运算律的基础性知识,安排了两步混合运算。在“运算律”这一单元,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教材由易到难,通过迁移,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点状”的选择编排内容,使原本具有很强结构联系的知识链发生了断裂,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只看到表面孤立的点状知识,而看不到内在联系的知识整体。教材内容的选择缺乏对学生成长需要的关注和思考。加法交换律师规律探究的第一课时,承担了“教结构”的重要任务,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学习方法结构,知道基本的规律性学习的结构和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形成初步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同时,掌握规范的验证书写格式等都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析
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整数范围内的一步运算和两步混合运算,虽然没有正式学习过加法交换律,但以前的学习经历,让不少同学已经具体感知过运算规律的存在,缺乏科学严谨的归纳探究的过程。而学生举例验证的时候往往只关注数据的不同,缺乏类的意识。归纳结论时,对于规律的表象学生是比较容易发现和理解的,但语言的叙述上可能会缺少严谨和完整,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从描述现象上升为表述本质,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32+4= 1000+10=        0+799=          2000+256=
32+120=          4+5=     
120+32=          5+4=
独立完成。
 
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一、提出问题
引发猜想
(一)整体进入。
1、师: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还学会了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数运算中的运算规律。
 
2、师:我们可以研究整数加法的运算规律,还可以研究……
师:那么我就从最简单的整数加法运算开始研究。
 
3、师:加法中可以是2个加数,还可以是3个、4个……那我们可以选择最简单的2个加数的加法入手研究。
 
(二)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1、出示:4+5=9   
5+4=9
问题:你能以这样的形式举例出所有两个加数的和是9的加法吗?
讨论: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发现了两个变化的因素:加数、位置。在今天的加法算式中,就研究其中的一个变化因素:位置改变,加数不变。
 
2、指导:像这样两个结果相等的加法算式可以在中间用等号连接,写成一个等式。(板书)
 
 
 
 
 
 
3、板书:提出猜想:是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
 
 
 
 
 
 
预设:研究整数加法的运算规律;我们要研究……(4句)
 
 
 
 
 
 
 
 
 
学生举例。
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学生说发现。
 
 
 
 
 
学生写出所有的等式。
同桌交流:观察这几组题,找一找它们的共同点,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整体进入,建构知识体系。
 
 
 
 
 
 
 
 
 
 
 
 
 
 
 
 
 
 
 
 
 
 
从有序列举,到观察发现,感悟加法中变化的因素。
 
 
 
 
 
从偶然的现象出发,引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
 
 
 
 
 
 
二、验证猜想
1、谈话:这个猜想是否成立呢?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举例验证。举例验证就是找两个数像这样算一算,看看结果是否相等?
板书:举例验证。
2、层次一:规范验证格式
并列呈现学生举例验证资源,引导学生比较。
半成品价格,规范格式。
指出:验证时,只有过程和结论都有了,才更有说服力。
 
 
 
 
3、第二层次:打开研究思路
1)提问: 很多同学都是写()+(),()+()这样的例子,难道只能写一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吗?我们还可以举例……
2)提问:除了相同位数的数相加,我们还可以举例……
3)我们已经关注到不同位数的加数来举例,我们还能考虑到哪些特殊的数呢?
4)再找找看,有没有结果不相等的例子。
 
4.呈现资源
根据学生举例情况,进行分析。
 
 
 
 
 
 
 
 
 
5、第三层次:介绍反例的意义
在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不成立的情况,如果有,就是找到了反例,就可以证明这个猜想不成立。(板书:反例)
自主举例验证:能像这样找两个数算一算,看看结果是否成立。
 
 
格式预设:
A+B=C
B+A=C
A+B=B+A
A+B=C
B+A=C
A+B=B+A
完善验证格式,继续按规范验证。
预设:
1.只列举一个事例
2.列举事例多,但类型单一
3.能列举不同类型,但属于无意识
 
交流想法。
感悟:
有意识分类列举一般情况。
感悟:举例时要自觉地分类列举各种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举例,所举的例子尽可能的全面,涉及的类型尽可能的广。
自觉调整,例举特殊情况。
感悟:举例时要考虑一般和特殊两种情况,那么举例就更具有代表性。
 
知道:猜想不一定正确,可以通过举反例加以否定。
 
 
 
 
 
 
 
 
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扩大研究范围,验证猜想。同时,在验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举例验证的规范书写方法及注意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归纳结论
1、层次一:字母公式表示
呈现学生举例的结果:写得完吗?补上省略号。
指导:在写不完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字母表示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你能写完整这个规律吗?
 
2、层次二:文字叙述
提问:看着字母公式,你能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结论呢?再把结论写下来。
板书:归纳结论
 
3、层次三:命名运算律
揭题:加法交换律
总结:我们是怎么进行研究的?
引导回顾:回忆一下,是通过哪几个步骤进行研究的?举例验证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a+b=b+a
 
 
 
 
预设:
①条件——结论——条件
②条件或者条件——结论
 
尝试提炼方法结构: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
明确举例中的注意点:格式规范、列举全面、特殊数据寻找反例
 
 
 
 
在归纳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回顾反思体验学习全过程,形成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结构,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我们是对整数加法进行了猜想,学会了探究运算律的方法。用这个方法你还想研究什么猜想呢?
1)猜想:改变加数的个数,进行猜想。
2)猜想:在加法中,我们存在交换律,那么其他运算方法呢?
3)猜想:在整数范围内进行研究,这个运算律在小数范围,分数范围内还成立吗?
 
2、研究三个数相加,任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
验证:以4+5+9为例
提问:怎样交换呢?
 
 
学生讨论。
 
学生课后尝试。
 
 
 
 
 
 
 
 
 
思考:交换位置的方法。
学生举例验证,归纳结论。
 
 
 
 
 
横向延伸,对“结构”的第一次运用。
 
 
 
纵向拓展,拓展研究视角。
 
板书:
                                 加 法 交 换 律
    整数 分数   小数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提出猜想                             4+5=9       
           格式规范                  5+4=9
           举例全面                 4+5=5+4                                 
举例验证  特殊数据                                                 
寻找反例                                                    ……
归纳结论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三个数相加,任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