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概况 学校规划
潞城中心小学创省实验小学规划

一、 学校现状分析
潞城中心小学于2000年易地重建,位于戚墅堰经济开发区(潞城镇),现在学校占地46亩,校舍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有26个教学班,1147名学生,教工73人。
1、 校舍设备条件
学校按六轨制设计建造,有36个普通教室,生均占地26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平方米,根据目前生源数量一般在26至30班之间,目前有9个普通教室用作办公室和专用教室。2002年,区、镇两级政府集中投入,创建了教育现代化乡镇,使潞城中心小学的办学硬件上了一个台阶,现在学校配有2个音乐室、2个自然实验室、1个美术室、1个微机室、1个舞蹈房、1个多媒体教室,以及演播厅、网管中心、课件制作室、图书阅览室等,学校建有300米环行跑道,以及师生食堂一个,校图书馆有图书12995册,生均11.3册,建有校园网络、电视闭路系统及校园音乐播放系统。学校先后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江苏省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2、 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在编教师73人(其中5人外借,1人内退,1人病假),实际在校工作的有66人,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2人,占71%,其中本科12人,占16.4 %,其他均为中师学历。现在市骨干教师3人,市教学能手3人,市教坛新秀1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4人。
3、 创建工作的有利因素及困难
潞城中心小学地处戚墅堰经济开发区,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和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给学校的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02年,区、镇两级政府对学校集中投入,创建了省教育现代化乡镇,使潞城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上了新台阶。近年来,学校明确提出“聚精会神抓质量,谋求发展创实小”的口号,强化学校管理,优化队伍建设,学校内涵不断丰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创建工作也存在着诸多困难,拥有的校舍从数量上看已经足够了,但就功能配备来看,还存在问题,主要是没有多功能大楼,一些专用教室不够规范,缺少阶梯教室和行政用房。因此,从长远发展看,还需要配备行政用房和多功能教学楼;学校的绿化工作没有完成,教学楼前侧和食堂前侧的空地还没有绿化;学校的微机数量还不够,图书数量不足,图书资源利用不充分;专用教学设备还需加强;学校的办学特色初步具备,但不十分鲜明;虽然每年都引进一些教师,但从整体看,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强化,需要不断学习,用新的用人机制、培训和激励机制来优化队伍。
二、 创建目标
1、 办学理念: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  创造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
2、 办学宗旨:身心健康  扎实认真   奋发进取   和谐发展
3、 办学目标:办成教育理念先进、学校管理科学、教师队伍优化、办学条件优越、     育人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一流、学校特色鲜明的省级实验小学。
三、 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主动发展、创新提高
1、 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带路人,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的教育思想、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以自身的思想、人格、学术影响人、带动人。为此,要求学校领导干部每学期学习两部教育专著,做一次理论讲座。
2、 管理理念先进。强化课程意识、质量意识、指导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每一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学校领导干部要做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和推进者,深入课改第一线,掌握教学动态,指导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每位校级和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要确定一位青年教师为帮带对象。
3、 学校管理科学。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有机结合,成立教代会,建立教代会例会制度,做到校务公开透明;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有机结合,规章制度完善,建立校务委员会例会制度,各项工作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合作有力。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实现有经验治校到依法治校的转变,由任务管理到目标管理的转变,坚持管理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4、 建设一支有责任感、有感召力、有亲和力,有创新精神:业务强、懂管理、有思想; 肯实干、讲奉献、具有较强的教育改革意识和较高教育改革水平的领导班子队伍。
5、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1)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制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确定自身发展的目标,变重总结性评价为重形成性评价,变重定量评价为重定性评价,变重静态评价为重发展性评价。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鼓励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主发展,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
(2)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要体现全体性(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多内容(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方式、多途径,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让我们的学生在科学、有效的评价中成长和发展。
6、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校园、书香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和精神家园。
(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业型、研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构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个性发展、团结协作,具有较强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在教师中开展“树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的活动。
2、 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完善,学历层次高,大专学历的教师超过( 65 )%,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15  )%。教师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3、 构建专业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教育观念新。具有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充分地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校本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开展教师参与式的沙龙研讨活动。
(2)教学水平高。具有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率较高,构建主动参与、充满活力的课堂。每周开展校本教研日活动,安排教师上公开课,组织听课老师研讨评课;邀请校外专家指导青年教师上课;每学期组织校级评优课和教学开放活动,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
(3)科研能力强。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人人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重视课题的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常州市有关课题管理的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
(4)管理能力强。教师具有“规范儿童的言行、解放儿童的思想”的教育管理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以新理念指导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成长氛围。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心得;完善班主任考核条例,树优秀班主任典型;成立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5)构建以“名师工程”为抓手的师资培训机制。建立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以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为目标,以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实施“名师工程”。青年教师要努力达到“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才”的目标。教导处从新教师的“备、教、批、辅、查”等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勤指导常督促,切实抓好新教师的帮带工作,同时发现和确定一批教学、教改、科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为他们的成长、成名创造条件,使其逐渐成为戚区,乃至市级骨干教师。继续抓好教学五认真,健全各项台帐和教学五认真的检查制度。每学期,教研组安排三次备课、作业检查,教导处安排两次抽查;45岁以下的教师每人上一节校研讨课。
(三)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教育创新、科研兴校。
1、 积极推进新课程实验。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得扎实、学得主动、学有创新。为此,我们将进行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强备课组和教研组的研究,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注重学法的研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趣激发的研究。二是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发挥“专家引领”和“骨干带动”的作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主提高”。
2、 坚持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机制,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的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发挥每个人在学校中的最大效能,坚持教育管理改革,围绕新课程实验,形成以“课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分配制度上,形成“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新机制。
3、 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童诗兴趣培养的研究 》作为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龙头,形成全校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善于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良好科研风气,使学校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4、 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和管理制度。形成教学问题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研究有论证、有计划、有过程、有阶段小结、有结题、有推广。我校设立教科室,具体负责对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逐步完善学校、科室、个人的教科研网络,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教科研格局,做到:人人参与、立足课堂、以研促教、以教带研、边研边教的一体化进程;做到在问题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四)教育质量:创一流的质量、育一流的人才。
1、 学生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课业负担合理,学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语、数、外等学科的合格率在98%以上。在现有低年级英语口语和书法这两个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再开发出2—3门校本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每学期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建立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每年举行“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
2、 重视德育工作,建立德育工作网络,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效果明显,德育工作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的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制度,合理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让全体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
3、 教导处严把教学质量关,监控措施落实到位,不断健全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充分发挥年级组和教研组的质量监控、督查和指导作用,坚持检查和指导相结合,点与面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重点组织好教师“教学研究课”、教学常规检查、教学“六认真”落实情况调查,教学质量抽测等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的经验,切实做好检查前的指导和检查后的反馈,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毕业班作为学校的窗口,要常抓不懈,确保毕业班学生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在全区名列前茅。
4、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尽力做好心理和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高度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5、 重视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的教学,配备专职教师、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6、 做好防病防近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常见病的宣传、防治工作,使学生常见的发病率降到最低水平。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作好学生的预防接种工作。
(五)形成办学特色:寻找生长点、扶持生长点、形成鲜明的特色。
1、  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初具雏形,学校现有两位常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2000至2004年,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二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何天明同学被评为“全国百位小院士”,学校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2004年,学校又被常州市教育局定为“中法科学教育合作项目:做中学”首批实验学校,学校逐步确立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还不鲜明,还需要大力扶持和培育,准备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二是每学期组织一次“科技月”活动;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市的科技创新发明比赛,通过这些努力,形成“人人爱科学、人人用科学、人人能创造“的学校特色。
2、 继续扶持“小脚丫丫”童诗社的成长。“小脚丫丫”童诗社是我校的学生社团组织,该社团有学生自己发起,自己组织,自己开展活动,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下,几年一来,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对诗歌、文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定期出版童诗社的期刊,刊登社员的诗歌作品和创作体会,每学期将作品汇编成书,开展“以文会友”签名售书活动,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增强了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在社团活动中锻炼了才干,得到家长的赞赏和支持。学校将对该社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指导,使之成为“书香校园”的一大亮点。
3、 我校小记者苑创办三年来,已累计有60多位同学的130多篇文章在《常州日报》上发表。小记者苑要坚定不移地创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要多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新闻素材,特别是那些反映潞城新面貌新风尚,开发区建设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素材,要争取有更多的稿件见报。
(六)增加投入,提高学校硬件装备水平,创设优美、安全的校园环境。
1、 添置10000册图书,使生均图书达到20册,图书的年添置数不低于每生3元。
2、 配置一个50名学生的电脑室,增加一些办公电脑,增加一台液晶投影仪。
3、 添置和更新少先队鼓号乐器。
4、 按省数学、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的器材配备标准添置仪器设备,同时要购买一些动植物标本。
5、 完成绿化23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右前侧2000平方米,食堂前侧300平方米,铺设下水管150米。
6、 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底层专用教室及仓库安装放盗门窗,重点部位安装放盗报警器。
        创建省实验小学是我校全体师生共同的目标,2005年,学校将依据《江苏省实验小学视导评估条例》,完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教育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夯实基础,向“实小”冲刺。

                                                   2005年3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