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团队建设 中语 实践反思
10 绿

10  绿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艾青(1910年—1996年)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是40年代新诗歌的开路人,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光辉顶峰的巨人。《绿》是艾青诗歌创作第二个高峰代表作,这首诗是艾青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进行参观,与全国优秀诗人畅谈论诗时所作。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归来的歌》《北方》《春天》《彩色的诗》《雪莲》《我爱这土地》等。

关注独特的表达: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艺术修养的抒情诗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色彩”是艾青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美学倾向与追求。

关注诗歌与想象的融合: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墨水瓶的倒翻”,世间万物皆是绿色,所有“绿”随风飘舞的景象,让所有的一切在充满生机的绿色中随着节拍整齐得飘动起来。

关注蕴含的情感:在诗中,诗人用满腔的激情,奇特的想象,生动描绘岭南早春的景色,表达对祖国无限生机的赞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2.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深情朗读,入“绿”之境

1.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艾青走入了美好的诗歌世界《绿》,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诗人和他的诗歌,请大家翻开语文书大声朗读。

板书:绿

2.师生深情朗读诗歌。

3.上节课,同学们收集整理了关于艾青和他的诗歌资料,接下来我们交流一下。

4.汇报交流。

预设1:艾青曾经有过学习绘画的经历,所以他的诗歌很有色彩感。

预设2:艾青是40年代诗歌的开路着,代表作有很多。

预设3:今天我们学习的《绿》就是艾青第二创作高峰时的代表作。

5.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这么多信息,对我们学习和理解诗歌很有帮助。艾青诗歌的表达非常独特,独特在哪里呢?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绿》。

设计意图:朗读诗歌,资料收集,汇报交流,与第一课时衔接……一系列做法促进了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理解,有利于整体感知。)

二、想象画面,品“绿”之意

1.学生自由读诗,思考勾画,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诗人的表达很独特,独特在哪里呢?

板书:(奇特)

  预设:诗人的笔下有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像调色板一样,一下子把所有绿都展现在我们眼前。

3.教师点拨:(出示相应色卡)这么多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在这些绿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预设:墨绿的松树,浅绿的小草,嫩绿的新芽,翠绿的翠鸟,穿浅绿色衣服的小孩,粉绿色的雨伞……

4.教师点拨:这些绿展现在我们眼前,已不仅仅是一种色彩,而是一种生命力。带着这种感受,大声朗读。

5.师生体会朗读。

6.教师提示: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的绿色,还可能有橄榄绿、苹果绿等等,它们汇合在一起,为什么会“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呢?

预设1:这正是诗人独特的表达,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预设2:这些所有的绿色汇聚在一起,绿得发黑,给人一种飞扬、洒脱的感受。那些色彩已经不再是色彩,它们发着光,闪烁在眼前,这样奇特,令人展开无限想象。

7.师生体会,情感朗读。

8.过渡:诗人的表达很奇特,还有哪里让你觉得奇特呢?

预设:这些绿色,是因为绿色的墨水瓶翻倒了,就像诗人用着翻倒的墨水写的诗句,像变魔术一样,很奇特。

9.点拨:你能想象到墨水瓶翻倒,倒出都是绿色的景象吗?

预设:仿佛满眼都是绿色,能看到的地方全是绿色的。

10.启发:这扑面而来,目之所及的绿色,都到哪里了呢?

预设: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11.启发:风雨等都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在诗人的眼里都是绿色的?

预设1:虽然这些景物没有颜色,但是在诗人的眼中是有色彩的,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预设2:这是诗人表达的奇特之处,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看到了奇特的世界。

12.教师提示: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打开思维的局限,在诗人的引领下走入这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飞舞的蒲公英是绿的,跳动的音符是绿的,奔跑的小孩也是绿的……

13.教师提示:这满眼的绿色表达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一起朗读体会,走入这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

14.师生深情朗读,体会34小节。

15.过渡:“所有的绿随风而舞的景象”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说一说你的感受。

预设:所有的绿色都动起来了,它们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交叉在一起。

16.追问:“所有的绿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1:“绿”所蕴含着无限生机和活力。

预设2: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

板书:(生机、活力、热爱、赞美)

17.教师小结: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整首诗,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设计意图:朗读与想象有机融合,有利于入情入境体悟诗人的独特感受和独特表达,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通过抓住重点字词想象画面,都是体会情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对比拓展,感“绿”之趣

1. 过渡: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2.教师提供学习方法:大家可以通过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体会;不同题材文章比较等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3.师生交流。

预设1:两位作者都写了绿色的丰富和范围的广阔。

预设2:相同之处是都体现了对“绿”的喜爱之情。

预设3:一篇是诗歌,一篇是散文。

预设4:《西湖漫笔》描绘的景象比较写实,《绿》更多的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阅读链接”和诗歌比较异同,丰富学生认知,提供充分表达的空间,深化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的独特表达。)

四、课后作业

背诵诗歌《绿》,寻找其他诗人笔下的“绿”,抄写在摘抄本上。

五、板书设计

绿

生机   活力

奇特            

        热爱   赞美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认知局限和思维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身临其境。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继续设计提供整理资料的活动,对学生的原有学习进行巩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帮助和铺垫作用。在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空间的基础上,教师切不可拔高要求,避免教学结论的学术化、概念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