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团队建设 中语 实践反思
《写景中的比喻》教案、反思、课件

课题

写景中的比喻

教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朱文浩

日期

2018年11月15日

一、课时目标

1.建立学生写景时自主运用比喻修辞的意识。

2.培养学生写景时,多角度进行比喻的能力。

3.唤醒学生写景时将感受融于比喻的意识。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比喻”作为修辞之一,贯穿小学六年。但比喻修辞教学的年段、年级目标却不清晰。在小学教材各种文体当中,都存在比喻的身影。而写景文中的“比喻”修辞较之其他文体更为突出。这多源于写景文中的景物往往离读者生活较远,学需通过读者所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读者建构画面,进入情境。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喻,可以发现,低段的比喻重静态的外形,中段开始出现对动态的外形、声音的比喻,角度开始多样。同时一句话中出现多角度的比喻。到了高段,出现了对人感受的比喻。由此可见,中段应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进行比喻的能力,同时渗透感受,向高段过渡。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能感悟比喻的生动形象的特点,正确地写比喻句。但在写景文中,没有意识主动地运用比喻。即使运用,角度也很单一,重形态。学生缺乏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比喻不够生动形象。

 

三、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4

师:同学们,看看大屏幕,这些都是什么句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写景文中的比喻句。(板书:写景文 比喻句)

预设1:比喻句

预设2:写景的句子

 

明确内容,导入新课

二.对比发现写法

 

8

(一)   回顾比喻,感受形象生动

师: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五个比喻句。首先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想一想理由,待会我们来交流交流。

 

(二)   三次对比,发现角度

1.       一次对比,发现角度——颜色

2.       二次对比,发现角度——形态

3.       三次对比,发现角度——动静

出示语句,发现角度——感受

 

依据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多角度

 

(三)   再看比喻,发现角度呈现方式

出示比喻句,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多角度写比喻句。

 

(四)   对比发现比喻句形式

出示比喻句,引导学生对比发现比喻句形式

 

预设1:想象到画面;

预设2:感受到景物特点;预设3: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颜色

 

 

形态

 

动静

感受

:

闻、摸、尝

 

 

 

 

颜色和形态;颜色和动态……

 

 

有“像”类、无“像”类

 

 

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感受比喻表达效果

 

 

 

训练学生求同、求异思维;对比发现角度

 

 

 

 

 

 

发散学生思维

 

 

 

 

 

 

建立学生对明喻、暗喻的认识;会多种形式写比喻

三.练写

12

(一)规范表达

1.师:拿出你搜集到的树叶,尽可能多角度来写几个比喻,用上不同的比喻词。

捕捉资源,对比发现,好的比喻要发挥想象、独特感受。

2.出示比喻,拓展新角度

 

(二)自由表达

1.师:我们昨天都观察了食堂前的花园,我们来写一写,用上几句好的比喻。

2.交流提升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远近、高低……

 

 

学生练写

 

 

培养学生对角度写比喻的能力;唤醒学生写景时将感受融于比喻的意识。

 

 

 

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空间里,激活个性体验

四.总结

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学会了多角度的写比喻,以后我们慢慢地将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悟放进比喻中,这样我们就能写出越来越多生动的比喻句了。

 

总结提升

 

作业设计

修改片段

板书设计

写景

比喻   独特感受

《写景中的比喻》教学反思

何为比喻修辞能力?本文中所提及的“比喻修辞能力”主要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谈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比喻修辞能力大概可以分成写正确、写贴切、写独特三个梯度。第一个层级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主要是后面两个层级。本节课我让孩子用比喻来写一写手中自己采的树叶时,很多孩子一句都写不出来。究其原因是孩子不知道把树叶比作什么。很多老师把这背后的原因归结于学生的经验尚浅。如果是这样,教师只能等待孩子地不断成长了,似乎无法做一些实际的努力。也就是说,比喻修辞能力是无法教的,只能依赖孩子的阅读和经验的增长。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比喻修辞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错地提高的。笔者以为,比喻修辞能力与学生的相似联想能力密切相关。学生正是无法通过手中的树叶联想到其它事物,所以写不出比喻来。笔者通过尝试以下几种策略,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一)由本体联想喻体(本体      ?)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学生由花园联想到教学楼、操场,再联想到附近的同学和老师。

2.相似联想

银杏叶——飞舞的舞裙——小姑娘翩翩起舞——……

相似联想就是从形态、颜色、声音、气味、感受等角度联想与本体相类似的事物。由银杏叶的动态联想到飞舞的舞裙,从而想到穿舞裙跳舞的小姑娘。

3.具体化联想

桃花

海棠花

茶花

……

                                            

 

花  ————                    ----------百花争艳的春景

 

 

具体化联想就是将较为抽象、概括的内容想象具体。学生由花联想到桃花、海棠花、茶花等景物,再对春天百花争艳的景象进行更为具体地想象。

能够由本体立马想到新奇的喻体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教师应该通过这样地训练,让孩子多层递进地对本体进行联想。很多学生一开始会有畏难情绪,但在多次训练之后,他们发现自己能联想到贴切的事物,甚至新奇的事物,写出贴切、新颖的比喻句,他们的热情就会高涨,也就能写出越来越多生动的比喻句。

(二)给定本体和喻体进行比喻(本体—?—喻体)

由本体联想贴切的喻体较为容易,但联想到新奇的喻体就比较困难。不是每一次都能出现让学生兴奋的答案。所以,笔者直接给定本体和喻体,人为拉大本体与喻体的跨度。例如:

出示一张红色的树叶,笔者给定:树叶和希望。五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写出了这样一句比喻:树叶火红火红的像一团火焰,在这个冬天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笔者又将喻体换成“家”,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比喻句:离家的我看到了这火红的树叶漂浮在小河上,好像一艘小船载着我的思念漂向家乡。

可见,这样给定本体和喻体的方式要比给定本体联想遥不可及的喻体简单一些。同时因为人为拉大了本体与喻体的跨度,反而使得学生的比喻更加新奇。

值得思考的是,这样刻意训练所得的比喻能力能否在学生自由表达时灵活运用。答案是肯定的。通过训练,一次次相似联想的经验留在脑海中,成为运用比喻修辞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间相似性关联的敏感度,让他们能敏锐发现平时看似没有关联的相似点。

 

相关附件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