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团队建设 高数 实践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对比提升,准确把握生长点

                         ——《比例尺》教学反思

常州市潞城小学 周惠芬

这节课教学的是比例尺,我觉得自己这节课的亮点就是对比提升,把握生长点。

第一个对比:

教材是这样安排教学的:提供了把一块长方形草坪按指定的比缩小后画出平面图的问题情境,直接要求学生分别写出草坪的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比是相等的,进而介绍比例尺的意义,揭示公式。

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机械,都是在教材的一步一步要求下完成,缺乏开放性,所以我把这部分安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出示两条信息,长方形草坪长60米,宽30米,让学生把它准确地画在本子上。这里的数据我特意凑了一下,书上是5030,画法唯一,而改变以后,这个数据可以有两种画法。学生大部分都画的是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依据之前学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内容,计算缩小的比。这里的计算方法比较多样,可以借助长,也可以借助宽,转化单位时可以把米转化成厘米,也可以把厘米转化成米,引导学生方法都尝试一下。这样多样性的方法放在一起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相同的地方,学生比较深刻地发现都要转化单位再比,都要用现在的长度比原来的长度,这时老师再顺势进行总结归纳,明确现在的长度就是图上距离,原来的长度就是实际距离,把新知与旧知进行了有效勾联,从而牢固地理解并掌握新知,知道比例尺的意义。

第二个对比:

然后,再出示另一种画法,就可以让孩子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既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又可以让孩子将两种画法放在一起对比,发现同样的长方形草坪,因为比例尺不同,所以导致画出的边也长短不一。

第三个对比:

在理解比例尺的3个含义时,最难理解的就是第3条,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书上直接把大数据进行了改写,但是我在教学时感觉学生对数据改写没有需求,应该与线段比例尺结合起来教学,因为在用线段比例尺表示的过程中发现书写的麻烦,才要把数据进行改写。在练习环节说说比例尺的含义时,我也让孩子对比体会了线段比例尺比数值比例尺更直观。

第四个对比:

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比、比例和比例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三个概念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让孩子和同桌讨论,再通过集体交流,明确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除了精心设计对比环节,此外,我还精心设计了每个环节的提升语言,让孩子在每个环节都比上一个环节要得到一个更大的提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计算缩小的比时,学生与刚刚学过的比例产生了混淆,进行了负迁移,这时,我应该处理得更灵活一些:适时喊停,然后明确缩小的比是怎么计算的,示范一遍计算的过程,然后放手让孩子计算其他几种方法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2、在说比例尺的含义时,没有把三种说法都板书在黑板上,导致一些学困生在表达时没有模板,不知道说什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