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团队建设 高数 实践反思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

常州市潞城小学  俞瑞祥

 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1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用减法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和除法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教学同类量的比,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例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比的概念和比值的含义,完善建构对比的认识;再通过试一试沟通分数、比、除法三者的关系。对于生活中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认识,教材没有作过多的笔墨,只是通过有意识地呈现不同的例题来渗透这一思想。然而,对于不同类量也能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者之间的除法关系,始终感觉牵强附会,走不出告知的尴尬局面。因此本节课把重心落在同类量的关系比较上,只是通过演绎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既然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两个相关联的不同类量间也有除法关系,因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这几方面的变革:

一、师生关系的变革

教学活动中,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向师生互教互学转变,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老师的作用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空间较大的问题,给学生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上课伊始,让学生自由表达两个量的关系,给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2、重视学习活动中的知识生成,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有目的的收集,将相差关系、倍数关系、比的表示方式集中展示,让学生学会完整地、双向表达两个量的关系,初步体会比与倍数关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的变革

借鉴了新基础对比的研究,我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教学重组与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有一定思考性,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用全新的比的形式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按照教材,只需要通过告知传授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并学会比这一新的表达方式。然而为什么要用比的形式来表示,比与以往的相差关系、倍数关系比较有哪些独特优越性、不可替代性,教材没有凸显,因此学生的学习是没有需求的被动学习。而且在第一至三课时,教材呈现的比都拘泥于两个量的比,到第四课时学习按比例分配问题才出现三个量比的形式。这无疑会对学生造成思维定势,认为比只能是两个量进行比较。因此试图通过比较多个同类量之间的关系来引发认识比的需求,感受比在表达方式上的简洁性,同时也打开学生的思路,知道比不仅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能表示多个量之间的关系。结、点拨等方面还要求精练;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再改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