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学科引领 语文 理论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学习(转)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调研意见

整体评价:(将采用实验稿与修订稿内容对比的形式表述,蓝色字部分为修订稿新补充或调整的内容。)

1. 修订版的课标对实验稿课标进行了补充:“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了更好地体现。

2.修订稿更好地强调了育人为本、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修订稿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一教学建议中指出这一目标的达成与落实要“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同时调整补充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教学建议,指出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修订稿在这些内容的调整与补充上,充分地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做法。

3.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了,学生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上述第二条内容的举例正体现了这一点。

又如:修订稿的总目标在第7条中比实验稿补充了“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的内容,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将原实验稿的第八条与第二条进行了整合,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这些内容都在侧重于日常的积累与运用,指明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这一导向,同时一线老师更明确了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如何从日常做起,从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课标修订稿的内容也正努力与这些客观的进步与变化保持一致。

4. 新课标(修订稿)中的教学建议部分,更进一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对日常教学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使教师有据可依,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成长。

例如:修订稿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其中,“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这一内容的细化对启发学生、探究精神有很大益处。

5. 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提出更加科学、具体。符合各地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如: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中,修订稿补充或调整道: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教学建议中,实验稿中对于课程开发与利用这一教学建议仅指出:“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一线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感觉操作性不强,到底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如何利用呢?普遍感觉比较空洞。而修订稿补充了如下内容:“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这些内容的补充更体现了对不同地区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关注,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明白如何开发、开发到何种程度,操作性更强。

6. 在教学建议的表述上面,更加具体一点,让老师们拿起这个条文就可以去操作。——书编的厚一点没关系,千万别再出现解读很厚,不同的专家往往又有不同的个性化解读,这样又会使修订版课标执行起来出现多样化  

7.在目标要求的表述上,更加通俗,明确,让老师们知道这个标准在学生那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能力,到底该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