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发展 团队建设 术科 美术 集体备课
《近大远小》集体备课

课题

《近大远小》

教时

1

日期

3.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近大远小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操作目标: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近大远小。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近大远小。

3、情感目标:在理解“近大远小”这一透视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4、课时目标: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近大远小,能够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二、制定依据:

解读文本:

“近大远小”这一现象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孩子稍稍留神就可以随口说出眼前出现的各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对成人而言“近大远小”是表现画面的空间感是透视的规律,而透视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绘画语言,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的作品中感知透视现象。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预设教法:

指导法、启发法、感知与体验、演示法。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

学生准备: 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

三、学生实际:

如果我们直接对四年级学生说出“透视”这一词语,学生们一定会茫然不解。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寻找“近大远小”的规律,得到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来获得“透视”的概念,然后再去引导他们从自身的视点出发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目标)

导入(1分钟)

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小玩意儿,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晃动长方形道具)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近大远小》板书

长方形上边和边一样长,但是晃动之后上边离我们远了,所以看起来比下边短。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

 

 

揭示课题

 

新授 15分钟)

请同学们轻轻地走到阳台上,看看远处和近处的景物的区别。

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室外活动:来室外阳台上,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及周围环境)

 

 

 

用双眼实际观察,自我探索,到室外让学生更有兴致,发现规律和特点

作业设计(20分钟)

创作一幅能明显表现近大远小现象的画。

按要求完成作业

 

 

培养学

生动手操作

的能力。

 

展评(3分钟)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1、粘贴作品

 

2、选出自己喜欢的作

品,说说为什么?

 

3、请下课拿取景框选取

自己喜欢的景物,运用近

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

 

展示作品

 

评价

 

培养学

生的交流、

评价能力,

激发学生进

行空间表现

的兴趣

 

总结拓展(1分钟)

观察大量的近大远小的简单例子。

画一画

开阔学生眼见。

板书设计: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透视规律

主备人:李娜

课后小记:

 1. 在对透视主题的学习中,学生的实践体验尤为重要。透视现象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一视觉现象,更不会提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因此,视觉形象的直观呈现很重要,需要感性认知上自然的情感铺垫,并且巧妙不露痕迹地进行理性的转换。如果过多采用讲授法,不仅晦涩难懂且枯燥乏味。

2.   教师要吃透教材,站在编者的角度审视教材安排的图文内容,解读教材力图解密的学科语言,制定恰当的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最终呈现必须是学科性的视觉形象。

  3. 作品的评价应侧重对“纵深感”的体现和用色的泼辣奔放,不要把透视规律的掌握目标过度拔高和理论化。

执教人:李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