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成长论坛
“我与新基础共成长”征文--周维伟
一、努力创建 “活”起来的课堂,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三月份上了一堂研讨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5课,本课与前面的四课不同,是针对一种物体的具体运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课重在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具体实验研究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提升。
    初建课,首先从生活中一个摆钟让学生认识摆和摆的构造,通过交流知道怎样算一次摆和怎样数摆得次数,其次再让学生动手制作摆,数数摆在10秒内能摆几次,让学生发现每个小组摆的次数都不相同,从而引猜测摆的快慢可能和摆锤的轻重、摆角的大小、摆线的长短有关,引出问题后开始让学生设计实验,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的实验,不清楚需要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应该是什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只能带着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所以在这个环节中用时过长,导致后面的没能交流实验数据。由于初建课重心太高,很多问题都是师生间的对话,生生之间没有充分互动,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挖掘这节课的育人价值。所以课堂没有活起来。
   重建课的设计进行部分改变,第一个改变是学生制作摆后,先让学生动手玩玩摆,玩后交流怎样算一次摆和怎样数摆的次数,学生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指出错误实验方法,因此重心降低后在这个环节中达成了我预设的目标。第二个改变是对影响摆得快慢的三个因素在重建课中没有一下子放下去的,而是想教结构用结构的方法先研究摆线的长短,让学生对摆线的长短因素进行猜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得出结论后再研究摆锤、摆角。虽然课堂内容没有全部完成但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学生愿意交流了,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但这不是新基础所指的“活”
  二、努力达成“多向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重建课在讨论改变摆长时没有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只是师生之间交流,没有生生间的交流中没有收集到核心资源,直接提示如何改变摆长的数据会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没有真正做到开放,而且设计摆长花费了很长时间,最后虽然基本达成了能使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来收集证据、验证假设。但留下的交流时间又不多了,只交流了两个小组。
    上完摆的初建和重建课后,通过反思有了两个收获:1、对自己,愿意去思考在核心过程推进中这些设计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有哪些生长点。2、对课堂,有意识降低的重心,实现课堂更开放,把更多的师生交流改变成小组交流,有意识的开放课堂努力达成多向互动,在互动中收集资源、捕捉新资源。虽然这个过程用时比较长,但我会去努力改变。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