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成长 班主任之家 班主任论文
让规范不再是一种束缚(朱晓玲)

让规范不再是一种束缚

——浅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常州市潞城小学     朱晓玲

【内容摘要】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的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如果从小就坚持反复不断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抓住这个好时机,逐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榜样示范  多彩活动   德育网络  监督矫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长期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可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一生。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

一、 榜样示范,明理激趣

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一种生动而有效的德育方法,对于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均起着促进和导向作用。以榜样引路,弘扬文明行为,抑制不良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教师示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家长们常把老师的话喻为圣旨,教师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2学生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我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

3、名人示范

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课外书籍了解许多名人的故事,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多彩活动,保障习惯养成

作为一种道德知识,学生仅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背背记记,显然有口无心。《规范》中的条文,要求必须化作具体的道德形象、要求让他们去理解。因此在《规范》教育初期,我校组织各中队举行“《规范》在我心中”系列主题班队活动,通过班队这一少先队特有的活动方式,利用诗歌、相声、小品、快板等艺术将《规范》中的种种要求具体、形象化,如我们将诚实与列宁打碎花瓶主动认错的故事联系起来,把尊敬他人与孔融让梨的传说结合起来,学生易于理解并产生同感,利于内化。此外大队部为每个中队准备了《讲故事学规范》、《养成教育》等辅导材料,要求大讲其中的规范故事。为了避免规范知识的学习与具体行为问题脱节,大队部还定期利用晨会、校宣传栏等将校日常活动中遵守行为规范的良好结果与不遵守规范的不良后果作比较,学生在具体的行为辨析中,明白遵守《规范》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参加规范达标活动的兴趣。

三、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全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合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彻底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庭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有些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的农民平时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长,不忙时,有了大把钞票无事可干,不是在家宴请亲戚朋友,就是玩麻将打扑克,这些家长(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无心去顾及孩子,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如:在放学的路上,两位同学捡到了一个钱包,一个同学说要拾金不昧交给老师,另一个同学说我妈妈说过捡到钱谁交给老师谁是傻瓜,结果这两位同学就把钱给分了,拿了钱去玩电子游戏,这就说明家长的影响何其严重。在学校里,我们有的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欠佳,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还结伴贪玩,爱说假话骗人等等,都和家长的影响或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让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将来会给我们的社会输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在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学校—社会相结合是请有关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学校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雷锋展室、英雄纪念馆、军营,到社区、到敬老院参加公益劳动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
   
四、监督矫正,全面提高

儿童道德品质发展规律指出,小学生整体上道德意志不够坚强,自制能力较差,实践中道德行为表现易出现偏差,知行难以统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已经形成的道德行为容易反复。进行行为监督,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及习惯,在规范教育过程是不可少的。那么应如何加强监督,并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呢?

1. 发动学生自我监督,互相监督。

我校大队部成立大队委日常行为规范督导队,协助值日生在校内维持学习及活动秩序,监督环境卫生。大队部印制了“行为规范监督表”发给每位学生,发现并制止违纪行为的,每次奖一张光荣卷,班级四项竞赛加分,违纪学生所在班级扣分,充分发挥学生监督的积极性,其角色由被监督者变为监督者、管理者,主人翁意识加强,学生在监督他人的同时,实现了自我监督。

2.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庭联系卡”制。

我校开办“家长学校”后,先后组织好几次家长来校学习,他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深刻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还给家长们印发《学生校外表现联系卡》,每周一次,学生的行为在家庭和社会能得到有效监督和训练,教育效果极为显著。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一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最好契机,严抓严管、奖惩分明、常抓不懈,才会取得成效,并为日后的道德品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爱国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小学养成教育》,黄正平主编。

《养成教育的实践和探索》,赵福庆 迟爱丽 孙建国。

《浅谈小学思品课的行为训练》,方雪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地址:常州市潞城街道潞横路75号 校长信箱:849615874@qq.com 电话:0519-88406610
站长统计 | 今日IP[] | 今日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