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e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 >专题列表 > “e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 > 电子课本 > 一年级

图说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识字3》同步阅读)

来源:原创  发布人:俞蓉妍  发布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的晚期,汉民族的先民们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符号,后来渐渐演变为汉字。

最初,汉字仅仅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后来人们在篆刻和书写中不断追求字体线条美、变化美、章法美与风格美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开始萌发。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经过秦朝的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图1甲骨文               图2 毛公鼎与金文                     图3 小篆

       

    图4 隶书         图5 楷书             图6 行书             图7 草书

图1中的字体是甲骨文。也称“契文”或“卜辞文字”,是指殷商时期占卜记事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中国书法史上有实证的最古老且相对成熟的文字。

图2是毛公鼎。刻在鼎上极具代表性的文字是金文也叫钟鼎文,它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

图3中的字体为小篆。秦始皇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就是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图4中的字体为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书写方便,易于辨认。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图5中的字体为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是楷书的“黄金时代”。楷书形体方正,规矩严整,笔画平直。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图6中的字体为行书。始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的出现弥补了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的缺点,既工整清晰,又清新活泼。代表作为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图7中的字体是草书。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变化丰富,奔放跃动,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草书将中国的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